首页> 中文学位 >独立设置医科大学交叉学科建设初步探索
【6h】

独立设置医科大学交叉学科建设初步探索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相关概念的辨析与界定

1.2.2 学科

1.2.3 交叉学科

1.2.4 学科建设

1.3 相关主题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现代医学学科和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2.1 现代医学学科的自身发展要求多学科交叉

2.1.1 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扩大了医学研究的视野

2.1.2 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改变了传统医学学科的结构体系

2.1.3 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带动了医药生物领域的新兴产业

2.2 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多学科交叉

2.2.1 医学高等教育与学科建设的关系

2.2.2 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要求多学科交叉

2.2.3 医学交叉学科的发展是提高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2.2.4 医学交叉学科的发展是提高医科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第三章 多科性医科大学交叉学科体系的构建

3.1 专家咨询

3.1.1 确定专家咨询问卷

3.1.2 确定专家范围

3.1.3 专家意见分析

3.2 从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经验看医学交叉学科建设

3.2.1 立足社会需要,发展应用型交叉学科

3.2.2 突出自身优势,建立特色交叉学科

3.2.3 立足基础学科,发展新兴交叉学科

3.2.4 灵活组织形式,激发交叉学科发展潜力

3.2.5 营造学术自由的氛围,为交叉学科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3.3 交叉学科体系的构建

3.3.1 多科性医科大学

3.3.2 学术体系链和学科体系框架

3.3.3 学科交叉的理论模式

3.3.4 学科交叉的实践形式

3.3.5 学科交叉的内容

第四章 交叉学科建设在南方医科大学的实践与成效

4.1 学校概况

4.2 办学模式定位

4.3 学科专业的重新布局和优化

4.4 鼓励多形式学科交叉,建设成效显著

结语

在读期间成果

致谢

附件1:被并入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校一览表

附件2:授予博士(硕)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

附件3:《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

附件4:医科大学交叉学科建设初步探索专家咨询问卷

参考文献

统计学证明

展开▼

摘要

从1992年国务院启动高校合并工作以来,我国共有39所不同层次的医学院校合并入综合性大学,医学院校与综合性大学的合并,为医学院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借助综合性大学的大学科优势,医学学科得以与其它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学学科的建设发展,有利于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培养,综合性大学的办学优势正逐步得到体现。
   本文以文献法、案例法、比较法和专家访谈和咨询法为主要研究手段,从现代医学学科和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入手,深入分析了医学院校建设医学交叉学科的必要性,通过分析麻省理工学院、柏林工业大学、卡内吉梅隆大学、名古屋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交叉学科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五点交叉学科建设原则,诠释了“多科性医科大学”的定义和主要内涵,提出了多科性医科大学交叉学科体系的构建方案,并以南方医科大学的建设发展为实例,佐证了这一建设模式的可行性。
   一、医学院校建设医学交叉学科的必要性
   1、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扩大了医学研究的视野:医学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极为相似的规律,即不断地由合到分和由分到合。随着对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是现代医学学科发展整体趋势的重要表现,学科间的交叉区是学科的新兴生长点,扩展了医学科学研究的新领域和新天地。
   2、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改变了传统医学学科的结构体系:医学只有与其它相关学科发生交叉,才能不断深化对人体基本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揭示和发现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探索出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现代医学交叉学科的形成推动了新的医学体系的诞生,形成了众多新兴的交叉学科,使医学学科的结构变得五彩缤纷。
   3、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带动了医药生物领域的新兴产业: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医学学科已广泛融入农业、化工、食品、环保、海洋、能源等领域的相关学科,形成了一批具有广泛社会需求和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学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形成了庞大的以生命科学为中心的生物医学产业,引导整个社会产业结构发生了变迁。
   4、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要求多学科交叉:现代医学教育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正在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越来越注重对象个体的完整性。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对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依靠医学单一学科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建立在医学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
   5、医学交叉学科的发展是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传统医学教育课程设置面窄,局限于狭窄的专业知识传授,学科界限明显,加之学生专业设置过细,使学生缺乏广泛的适应能力和跨学科学习能力。因此,将医学与其他学科有机的融合,促进其交叉渗透,是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现代医学复合型人才的关键。
   二、发展交叉学科五点原则
   1、立足社会需要、发展应用型交叉学科:社会需要是医学交叉学科产生、发展的重要动力,它是医学科学与其它科学进行融合、渗透、交叉的外因。
   2、突出自身优势,建立特色交叉学科:任何学校都有自己的传统,这种传统既体现在校园文化中,也体现在学科发展中,交叉学科建设,既要满足社会的需要,也要符合学校的传统。
   3、立足基础学科,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基础学科的建设水平是评价一所大学整体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发展交叉学科的前提条件,实力雄厚的基础学科是交叉学科发展的源泉。
   4、灵活组织形式,激发交叉学科发展潜力:要充分激发交叉学科的发展潜力,就必须改革传统的学科组织形式,尽量减少人为的学术分割,实现学科间乃至门类间的交叉。
   5、营造学术自由的氛围,为交叉学科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西方国家一流大学将学术自由视为其灵魂,正如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所说:“只有具有安全和自由保障的学者才能探求科学真理。”
   三、交叉学科体系构建方案
   1、多科性医科大学:多科性医科大学中的“多科性”主要指的是学科的多样性,具体的来说就是以医学学科为核心,放射覆盖与医学紧密联系的工学、理学、人文社会科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哲学、文学等)相关学科,形成的一种以医学学科为主体,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促进、协同发展的学科发展模式。
   2、学术体系链和学科体系框架:多科性医科大学学术体系链分为:学校、学部、学院和系(室)四个层次,其中学校是一个以医为主的多科性整体,按学科门类建设学部,按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构建学院和系(室)。在此学术体系链的基础上,构建系统的多科性医科大学学科体系,分为:医学部、理学部、工学部、人文社会科学部。
   3、学科交叉的理论模式:主要有目标聚焦型、辐射移植型、互补型三种。
   目标聚焦型: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为了解决一个社会需求迫切的研究项目和社会问题而聚集到一起展开研究。这一类的研究往往是单一的学科、专家都无力承担的,需要多学科领域内众多学者以及政府、社会机构的通力合作,才有可能取得突破,顺利完成目标。
   辐射移植型:研究者在研究某一对象时,从一个学科领域为出发点,发挥想象力,并把这一学科领域的概念、原理、方法或技术移植到目标学科领域,寻找二者的相关性以及相关因素,对研究对象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或侧面进行扩散思考并解决复杂性问题的跨学科研究。
   互补型:不同学科、专业的研究者以知识互补的形式所进行的跨学科合作研究模式。不同知识类型的研究者进行互补合作,可以克服因知识高度分化而带来的知识面过窄的局限,因此可以解决单个研究者独立地进行研究所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缩短科学研究的进程,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
   4、学科交叉的实践形式:主要有学科群、虚实结合的交叉学科研究机构、松散型的交叉学科研究机构三种方式。
   学科群:是围绕着重大科研攻关项目或者某一具体的系列研究来组织实施的,它的目的是为了承担大型科研攻关项目,获取重大科研成果,学科群建设的本质是科研,而不是学科自身。对于多科性医科大学来说,以学科群的方式进行交叉学科建设是最为简便可行的。
   虚实结合的交叉学科研究机构:指的是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实体研究中心(学院或系),在其学科交叉的运行模式中又采取虚实结合的方式。对于学科门类相对较少的多科性医科大学来说,立足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准确把握社会需求和学科前沿,在一定学科领域内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的建设,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松散型的交叉学科研究机构:所谓松散型的交叉学科研究机构是相对于实体型的研究机构而言,它并非以实体形式存在,通过建设一些共同课程或相对松散的组织,来激发学科之间的共鸣。
   5、学科交叉的内容:主要医学学科内部、医学与理工学科、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
   医学学科内部之间的交叉:一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交叉,这里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分别泛指医学学科门类下所有以基础研究和实践应用为主的学科。二是医学一级学科内部的交叉,一级学科内部的各二、三级学科之间通过交叉,有利于更系统、更全面、更有效地开展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治。三是中医与西医的交叉,有利于两种医学体系互相渗透、取长补短,完全有可能在更高层次上,发扬中医药学术的理论优势,提出新观点,在防治若干难治病方面,有可能取得评价更为客观的、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医学与理工学科的交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学科、新技术不断涌现,数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等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医学的各个领域渗透。一是医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利用生物学和生物技术来改进或创造出新的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方法。二是医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交叉,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数字医学的提出和发展,所谓数字医学就是指用数字化的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等来解决医学问题。三是医学与环境科学的交叉,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环境医学学科,它是研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特别是研究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有害影响及其预防的一门科学。
   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对于多科性医科大学来而言,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体现出两方面的社会诉求,一是医学人才培养需要人文回归,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法律体系的逐渐完善,社会对具有医学背景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日趋明显。笔者认为,对于多科性医科大学来说,应逐步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在医学教育中的比重,从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开始,向培养医学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发展。
   四、交叉学科建设在南方医科大学的实践与成效
   2004年转制以来,南方医科大学就根据国家和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办学优势和特色,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多科性医科大学”的发展模式,5年来,学校已成功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医科大学”交叉学科发展之路。
   学校在探索多科性医科大学建设发展之路上,提出了“一个主体,两个结合,三个拓展,四个协调,六个定位”为办学模式。这一办学模式定位,既坚持了医学学科的主体地位,又明确了多科性的发展思路;既统筹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又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学校通过对学科专业的重新布局和优化,在确保医学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逐步展开了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等7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医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多学科交叉的建设发展模式,为学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学校整体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