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老年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相关因素分析及对PCI术后近期疗效影响
【6h】

老年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相关因素分析及对PCI术后近期疗效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和数据采集

2.3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临床基本资料的比较

3.2 血生化指标比较

3.3 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3.4 冠脉造影检查指标比较

3.5 PCI术后近期疗效评估指标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部分

4.1 影响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

4.2 冠脉侧支循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近期疗效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综述

致谢

声明

统计学审稿证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探讨侧支循环的存在对PCI术后近期疗效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
   本研究选取符合下述标准的171例2012年1月-2012年9月期间在珠江医院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110例,女性81例,年龄61-89岁,平均年龄71.61±6.433岁。
   病例选择标准:年龄大于60岁,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和冠脉造影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一支冠脉血管狭窄≥75%的患者。
   排除标准:
   (1)曾行冠脉血运重建的患者,如冠状动脉搭桥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脉球囊扩张术等。
   (2)曾行骨髓或器官移植的患者;
   (3)合并瓣膜病、心肌病、肺心病、先心病等患者;
   (4)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
   (5)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尿毒症的患者。
   2、研究方法及数据采集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Rentrop分级将患者分为两组:侧支循环组为Rentrop分级为1~3级的患者,无侧支循环组为Rentrop分级为0级的患者。采集两组患者中有可能影响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相关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血生化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冠脉造影结果以及PCI术后住院时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并发症发生率等,对比两组间数据的差异性。
   3、数据处理
   数据由SPSS19.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的差异性。
   结果:
   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率、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病变血管数等方面均无统计学的差异性(P>0.05)。
   2、两组患者高血压史比例为30.2% VS43.5%(P=0.072),室壁瘤的发病率为5.8%VS10.6%(P=0.255),数据存在组间差异,但均无统计学意义。
   3、两组患者糖尿病史比例14.0% VS27.2%(P=0.034),术前心绞痛病史(95.3% vs83.5%,P=0.012)术后LVEF44.20%±6.79% VS37.21%±7.79%(P<0.01),术后住院时间(6.94±1.849 VS8.05±2.557, P=0.001)、冠脉狭窄程度(P<0.01)、右冠状动脉病变数(84.9% vs58.8%,P=0.000)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并发症发生比例(52.9% VS19.4%,P<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
   结论:
   对经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而言:
   1、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病变血管数等冠脉侧支循环形成无显著影响。
   2、糖尿病对冠脉侧支循环形成产生不利影响。有心绞痛病史的患者出现侧支循环的可能性大。
   3、冠脉狭窄程度是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4、右冠状动脉闭塞较左冠状动脉闭塞更易形成侧支循环。
   5、冠脉侧支循环存在可保护心脏功能,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PCI术后近期疗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