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肿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评审标准的构建
【6h】

肿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评审标准的构建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本研究的设想

第二章 肿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评审标准的确立

2.1 对象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肿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评审标准权重的设置

3.1 相关概念

3.2 资料与方弦

3.3 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肿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评审标准的实证研究

4.1 对象与方法

4.2 相关概念

4.3 结果

4.4 《评审标准》的应用

4.5 结论

第五章 全文总结

5.1 本研究总结

5.2 本研究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背景:《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全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有8550人、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每7~8人中会有1人因癌症死亡。 自“十一五”时期以来,我国护理事业取得了显著发展。护士队伍数量大幅度增加,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卫生部要求,大力发展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目前,我国对专科护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已经达到共识,均认为需要重点对专科护理领域的从业护士进行专科化培训。随着国内肿瘤专科护理的不断发展,《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中明确在2015年前建立5个国家级肿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培养更多的临床专科护士。而评审标准是建立合格的临床培训基地,保证专科护士培训质量的基础和关键。 专科护士(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是在护理专业化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高级临床护理工作者,是为肿瘤患者提供照顾支持的多专业团队中最核心的成员。目前,我国的专科护士培养主要为医院单独培养或医院和学校联合培养,均以医院作为实践技能培训基地。事实上,肿瘤专科护士的培训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无统一标准。这些培训基地的共同特点是均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不同的是各地区培训基地的具体硬件和软件标准不同。其准入标准也多为自行制定,培训模式及培训条件参差不齐,难以保证培养质量。国内肿瘤CNS的具体准确数字难以统计,接受过规范化培训的可能为1000~2000人。尽管国内已开展有关肿瘤专科护士的短期培养。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基地评审标准,成为影响肿瘤专科健康发展的瓶颈。同时,目前国内尚未见肿瘤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评审标准的相关报道。 鉴于肿瘤严重威胁国人健康的严峻形势及我国肿瘤护理专科发展现状,本课题着手制定肿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评审标准,以保障肿瘤专科护士的培训质量。 目的:本研究旨在运用德尔菲(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一个科学可行并适合我国的肿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评审标准及其权重,通过小样本实测分析进行验证,以期为培训基地的评审提供科学、规范、客观、公正的测量工具,促进我国肿瘤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系统化、规范化。 对象与方法:前期在文献回顾、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课题研究小组探讨构建评审标准的基本原则,并参考香港医院管理局对高级护理实践护士(Advance professionalnurse,APN)的资历要求和广东省肿瘤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基地评审标准,结合我国肿瘤护理专科发展现状,形成肿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评审标准的专家咨询问卷。本研究经过3轮专家咨询,对专家提出的意见和结果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结合专家反馈意见和条目筛选标准初步确立了肿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评审标准。 根据三轮咨询中专家对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的高低确定Saaty标度,从而构建判断矩阵,采用方根法确定其权重及其最大特征值,进行层次单排序、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进而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值,并按其大小进行先后排序。最终确立了肿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评审标准中各级指标的权重。 通过小范围的的实测,对肿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评审标准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并邀请国内已经过省内认证的5家肿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使用本《评审标准》进行实证研究。 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13.0和ExceI2007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对咨询专家的组成结构进行分析;运用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协调程度等指标,对专家咨询的可靠性和代表性进行检验;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评分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使用KR-20值、表面效度、内容效度验证所制定的《评审标准》的质量。 结果: 1.基于Delphi法构建肿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评审标准结果3轮共咨询了21名医科大学护理教育者、三级甲等医院的护理管理专家、肿瘤科临床医生、肿瘤科临床护理专家,来自广东、江苏、四川、福建、吉林5个省份10个城市,其中医科大学2所,三级甲等医院17所;专家的年龄平均在42.95±6.09岁,工作年限平均在15.81±5.16年,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其中博士5名(23.8%),硕士3名(14.3%),本科12名(57.1%),大专1名(4.8%),正高级8名(33.3%),副高级11名(57.2%),中级2名(9.5%)。 3轮调查发放的问卷均为21份,有效回收问卷分别是21、18、20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86%、95%,在3轮调查中共有14名专家提出了75条建议,76%的专家均能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咨询问卷的填写。总体看来,专家积极性较高。专家对评审标准的权威系数为0.7~0.95,平均为0.825,可以看出本研究的权威程度较高,结果较可信可靠。3轮专家咨询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181、0.170、0.196,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对评审标准内容认同的一致性程度较高。 以条目的重要性赋值均数>3.5,变异系数<0.25,选择率>70%为筛选标准,结合专家意见,经过课题研究小组讨论,从医院基本条件、科室基本条件、临床实践教学师资、组织管理、肿瘤专科护理这5个方面,确定了评审肿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的100个指标,其中包括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76个三级指标(17个A级指标,20个B级指标,39个C级指标)。 2.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分法确定肿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评审标准权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一级指标包括医院基本条件、科室基本条件、临床实践教学师资、培训管理、肿瘤专科护理的权重分别为0.0849、0.1213、0.2484、0.1600、0.3855。二级指标中“专科操作技术种类”、“专科护理人员”、“培训规章制度”、“培训计划”四项所占的比重较大,分别为:0.0680、0.0680、0.0776、0.0824。根据专家对三级指标中各个条目的重要性程度判断,分为A、B、C级。判断原则是要达到“B-良好”档者,必须先符合“C-及格”档的要求,要到“A-优秀”,必须先符合“B-良好”档的要求。经检验,评审标准的层次单排序及总排序结果具有满意一致性。 3.肿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评审标准品质检验结果本《评审标准》包括3级100个指标,经过专家咨询,基本覆盖了肿瘤护理专科培训基地的各个方面,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其信度系数为0.985,CVI值为0.815,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较好。 邀请国内已经过省内认证的肿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使用本《评审标准》进行实测,并做对比分析,其结果均显示与其之前使用其他评审标准得出的结果一致,表明本评审标准的科学性较强。同时,本研究的评审标准不仅适用于省级培训基地,还适用于市级、国家级培训基地,适用性更强。 结论: 1.通过专家咨询法初步制定了肿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评审标准基于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的肿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评审标准,从医院基本条件、科室基本条件、临床实践教学师资、组织管理、肿瘤专科护理这5个方面确定了评审肿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的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76个,其结果有效、可靠。本《评审标准》的制定为肿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导向。 2.专家咨询法制定的肿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评审标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分法确定的肿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评审标准的权重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可作为衡量培训基地的考评工具。其权重结果显示,肿瘤专科护理是评审标准中的核心考察指标。高质量的肿瘤专科护理是基地培训质量的重要保障。 3.肿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评审标准对科学地进行基地评价有着重要意义经过实证研究,构建的肿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评审标准具有良好品质,现今国内尚未见有统一的并经过科学验证的肿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评审标准的文献报道。通过明确肿瘤专科护士的定义和资历要求能增强肿瘤专科护士的责任意识。另外,通过对肿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评审工作进行规范,可为保证专科护士的培训质量,建立合格的肿瘤及其他领域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科学评价培训基地提供合理工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