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抑制肝内胆管癌细胞增殖的表观遗传学药物筛选及HC toxin对CCLP-1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
【6h】

抑制肝内胆管癌细胞增殖的表观遗传学药物筛选及HC toxin对CCLP-1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实验一 抑制肝内胆管癌细胞增殖的表观遗传学药物筛选

前言

1.目的

2.材料

2.1 实验材料

2.2 主要试剂配制方法

3.方法

3.1 细胞培养、传代、计数及分板、冻存及复苏

3.2 药物处理及CCK-8法检测RBE细胞活性

4.统计学分析

5.实验结果

5.1 关于RBE细胞敏感的表观遗传学药物的初步筛选结果

5.2 基于5.1结果的多细胞株、多浓度的药物作用效果比较

6.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HDAC抑制剂HC toxin对CCLP-1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前言

1.目的

2.材料

2.1 实验细胞、试剂与耗材

2.2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3.方法

3.1 细胞培养、药物处理、计数、传代及分板等

3.2 细胞爬片与形态学观察

3.3 平板克隆形成实验

3.4 7-AAD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时相的影响

3.5 Annexin V/7-AAD双染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的影响

3.6 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

4.统计学分析

5.实验结果

5.1 HC toxin抑制CCLP-1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浓度、时间依赖性

5.2 HC toxin抑制CCLP-1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5.3 HC toxin对CCLP-1细胞的形态学影响是多方面的

5.4 HC toxin将CCLP-1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

5.5 HC toxin诱导CCLP-1细胞凋亡具有浓度依赖性

5.6 HC toxin通过多种凋亡途径完成诱导CCLP-1细胞凋亡

6.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HDAC抑制剂HC toxin对CCLP-1细胞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

前言

1.目的

2.材料

2.1 实验材料

2.2 主要试剂配制方法

2.3 主要仪器见附录

3.方法

3.1 细胞培养、传代、计数及分板、冻存及复苏

3.2 药物处理及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

3.3 RT-qPCR相关实验方法

4.统计学分析

5.实验结果

5.1 HC toxin引起CCLP-1细胞的Notch1等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

5.2 HC toxin能引起CCLP-1细胞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上调

5.3 HC toxin能引起CCLP-1的HDAC1及组蛋白H4表达变化

5.4 DAPT能强化HC toxin对CCLP-1的抑制作用

6.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原发于肝脏的恶性肿瘤,来源于次级胆管远端微小胆管的上皮细胞,其恶性程度很高、预后差;虽然发病率不高,约占原发性肝癌的10%~20%,占所有胆管癌的10%,但近几十年来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西方国家。目前,手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其临床症状不明显,早期诊断很困难,限制了根治性手术的开展,对于不能手术的ICC患者,肝脏移植在远期效果上还存在很大的争议。化疗方面,胆道肿瘤化疗方案多以采用顺铂+吉西他滨疗效较好,但对于ICC还没有大型的临床研究数据支持。由于ICC微环境丰富、异质性差别大,而且具有很强的促结蹄组织增殖能力,这使得其对一般的化疗容易产生耐受性。因此寻找敏感的化疗药物,解决化疗耐受性问题,对于治疗ICC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表观遗传学机制主要包含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甲基化、非编码核糖核酸(RNA)调节、组蛋白修饰、基因与蛋白的磷酸化过程以及溴蛋白结构域修饰等,它们在环境因素影响的疾病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ICC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多种表观遗传学机制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针对表观遗传学机制开发的药物被认为在治疗癌症、心脑血管慢性疾病和精神神经等疾病中具有巨大潜力,并且有很多药物已经进入各期临床研究。而应用于ICC治疗的基础及应用研究还属于相对空白的区域。因此从表观遗传学位点调控出发,开发的表观遗传学药物在治疗ICC方面可能具有很好的前景,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deacetylase,HDAC)抑制剂HC toxin(Helminthosporium carbonum toxin, HCtoxin)可能成为其中的一种。
  近年来发现Notch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使成熟的肝细胞转变成ICC前体细胞,这使得Notch信号通路在ICC的发病机制上的研究受到极大的关注,同时,Notch通路也受到了表观遗传学方面的调控,尤其是HDAC修饰对该通路的影响存在不小的争议,这提示我们在开发HDAC相关类药物用以治疗ICC时必须考虑其对Notch通路可能的影响。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课题分为三组实验,主要目的有三:
  实验一:针对ICC细胞株,进行表观遗传学药物的筛选,得出对ICC细胞较为敏感的药物,为ICC的新药物化疗提供前期实验基础。
  实验二:探讨HDAC抑制剂HC Toxin对ICC细胞的在增殖、细胞周期、凋亡等多方面生物学功能上的影响。
  实验三:探讨HDAC抑制剂HC Toxin对ICC细胞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针对三组实验,分别采用以下方法完成
  实验一:
  1.针对ICC细胞株RBE,采用CCK-8细胞活力检测法,对Cayman公司提供的表观遗传学药物文库No.11076,进行单一时间点的药物初步筛选。
  2.用CCK-8细胞活力检测,将上诉初步筛选所得出的敏感药物以及吉西他滨(Gemcitabine)对HuCCT1、CCLP-1、TFK-1、RBE等多种ICC细胞进行处理,在多浓度梯度上作抑制效果的比较,并确定其半数有效抑制率。
  实验二:
  1.用细胞计数法及平板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HC Toxin对ICC细胞系CCLP-1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
  2.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吉姆萨染色前后HC Toxin对ICC细胞CCLP-1的形态学影响,探索该过程中可能的生物学过程。
  3.用7-AAD染色的流式细胞技术,检测ICC细胞CCLP-1经HC toxin处理一定时间后的细胞周期的分布,探索HC toxin对ICC细胞周期的影响。
  4.用AnnexinⅤ FITC和7-AAD联合染色的流式细胞技术,检测ICC细胞CCLP-1经HC toxin处理一定时间后细胞的凋亡情况,探索HC toxin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实验三:
  1.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ICC细胞CCLP-1经HC toxin处理一定时间后Notch1等部分重要基因转录情况变化。
  2.用细胞免疫荧光试验(Immunofluorescence,IF)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ICC细胞CCLP-1经HC toxin处理一定时间后Notch通路相关蛋白notch1、Hes1等的表达变化。
  3.用CCK-8细胞活力检测法,检测Notch通路抑制剂DAPT单独或联合HCtoxin对CCLP-1的细胞活力的影响。
  结果:
  实验一:
  1.所选表观遗传学文库共有95种表观遗传学药物,其中27 uM的高浓度药物作用下,有22种表观遗传学药物对RBE细胞有抑制作用,包括HDAC抑制剂12种(HCToxin, TSA, SAHA,4-iodo-SAHA, SB939, CAY10398, M344, ITF2257,Oxamflatin,Scriptai,CBHA,CAY10603);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3种(Chaetocin,GSK343,BIX01294);组蛋白去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2种(PFI-1,GSK-J4);磷酸化抑制剂2种(Bromosporine,JQ1);溴蛋白结构域抑制剂1种(phthalazinone pyrazole);DNA甲基化酶抑制剂1种(Neplanocin A);而在3uM药物浓度下对RBE细胞仍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有HC Toxin,TSA,SAHA,4-iodo-SAHA及Chaetocin,其中前4种均为HDAC抑制剂。
  2.对HC Toxin,TSA,SAHA和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进行多种细胞株、多浓度梯度的药效比较,发现HC toxin的抑制作用均较TSA、SAHA、TSA、GEM等强烈,其次是TSA、而GEM最弱。其中,HC toxin对CCLP-1,HuCCT1,TFK-1,RBE的半数有效抑制率,分别为297.6+80.4 nM,520.0+43.0 nM,854.6+86.9 nM,713.7+27.3 nM。
  实验二:
  1.细胞计数表明:HC toxin能抑制CCLP-1细胞增殖,并呈现一定的浓度与时间依赖性。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表明:经不同浓度HC toxin处理后,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减弱,在HC toxin浓度大于100 nM时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50 nM以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吉姆萨染色前后的CCLP-1形态变化显示,经HC toxin处理48小时后出现:①细胞密度变小,细胞体积缩小,细胞质成分减少,分裂像减少;②部分细胞变圆脱落,带凋亡小体的细胞明显增多,而细胞胀大破裂者少见;③树突状结构。计算出现凋亡小体的细胞数量,发现HC toxin引起细胞出现凋亡小体与HC toxin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3.7-AAD染色的流式细胞技术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经HC toxin处理48小时后,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上升,G2/M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呈现浓度依赖性,而S期细胞比例变化不具统计学意义。
  4.AnnexinⅤ FITC联合7-AAD染色的流式细胞技术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经HC toxin处理48小时后早期凋亡、晚期凋亡及总凋亡的细胞比例均明显增多,呈现浓度依赖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Western blot实验表明,经HC toxin处理48小时后,CCLP-1细胞中某些凋亡相关蛋白cytochrome c、bax/bcl-2的相对表达量在各个浓度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spase3在HC toxin浓度为400 nM时较对照组有增加,而其他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实验三:
  1.RT-qPCR检测表明经HC-Toxin处理一段时间后,CCLP-1中Notch1等6个基因转录水平发生了一定的改变。STAT3等10个基因转录水平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
  2.Immunofluorescence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表明,HC toxin处理CCLP-1细胞后,Notch通路被激活,Notch通路相关蛋白Notch1、Hes1表达量明显增加,并呈现浓度相关性。
  3.CCK-8细胞活力检测试验显示,Notch通道阻滞剂DAPT浓度低于50uM时对CCLP-1细胞无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可以明显增强200 nM HC toxin对CCLP-1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当DAPT大于50uM时对CCLP-1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与HC toxin呈现协同作用.
  结论:
  1.多种表观遗传学药物在体外能对ICC细胞RBE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中HDAC抑制剂尤为突出,提示HDAC有可能是抑制RBE细胞增殖的敏感靶位,但证据还不够充分。
  2.HC toxin对多种ICC细胞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效果比其他HDAC抑制剂和吉西他滨强烈,并呈现一定的浓度与时间依赖性。其对ICC细胞的作用是综合的,多方面的,与抑制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有一定关系。
  3.HC toxin对CCLP-1细胞活力既有抑制作用也有促进作用,抑制作用大于促进作用,促进作用可能与HC toxin激活Notch信号通路有关,可通过联合Notch通路阻滞剂抵消HC toxin对CCLP-1的促进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