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心血管损害的临床表现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6h】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心血管损害的临床表现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1.2方祛

1.3诊断与入组标准

1.4活动性评估

1.5统计学处理

2.1病例组临床特征

2.2病例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对比

2.3 AAV合并心血管损害Logistic多因素分析

讨论

3.1 AAV概述与发病机制

3.2 AAV心血管受累各类型表现

3.3病例组临床特征

3.4诊断

3.5鉴别诊断

3.6治疗与预后

3.7 AAV合并心血管损害风险因素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背景: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是一种系统性小血管炎,常累及全身各系统,以肺和肾脏最为常见,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诊断困难大,病死亡率较高。过去常认为,AAV作为小血管炎,其发生心血管系统损害较罕见,近年来逐渐有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AAV心血管系统累及不仅发病率较高,可表现为心包炎、冠状动脉血管炎、瓣膜损害等,且可能与疾病不良预后相关。因此,深入探讨AAV合并心血管损害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对加强临床医生对AAV心血管损害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目的: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AAV心血管损害的临床资料,探讨AAV患者合并心血管损害的可能危险因素和独立预测因子。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6-1-1到2017-7-7在南方医院确诊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住院临床资料共268例,根据是否存在心血管损害分为病例组(159例)和对照组(109例)。记录纳入患者确诊时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案、结局等,并记录所有患者初诊时BVAS评分。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分析。 结果: 1病例组临床特征 共有159例合并心血管损害,其中男性74例,女性85例;平均发病年龄为(55.97士15.50)岁。62.9%患者存在高血压病史,24.5%患有糖尿病,20.8%有吸烟史;平均BVAS为(13.81±6.51)。心血管症状以浮肿、气促、胸闷多见,62.9%出现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心血管损害为心脏瓣膜损害,其次为心律失常、心包积液、肺动脉高压及心肌损伤等。其他系统均有不同程度损害。其他严重并发症及恶性肿瘤亦可见。79.2%患者MPO-ANCA阳性,18.2%PR3-ANCA阳性,71.1%P-ANCA阳性,29.6%C-ANCA阳性。平均血清NT-proBNP及心肌酶谱高于正常值。绝大多数患者存在低蛋白血症、肌酐升高、CRP升高及贫血。治疗上主要以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方案多见,至2017-7,共死亡12例。 2病例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对比和危险因素分析 2.1临床资料对比对比两组临床资料,AAV患者年龄、高血压史、BVAS、胸腔积液发生率、血肌酐水平和C-ANCA阳性率也具有明显差异(P<0.05),而其他系统受累情况、并发症及治疗方案均未见明显差异性。 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1.020;95%CI,1.003-1.037;P=0.018)、BVAS(OR,1.064;95%CI,1.019-1.112,P=0.005)、血肌酐(OR,1.002;95%CI,1.001-1.003,P=0.001)、C-ANCA(OR,0.332;%CI,0.177-0.624,P=0.001)、P-ANCA(OR,0.509;95%CI,0.267-0.970;P=0.040)是AAV合并心血管损害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 1、AAV心血管损害较常见,表现形式多样,但目前受重视程度较低,缺乏完善的诊断标准、治疗管理和风险评估指南; 2、发病年龄较晚、初发时伯明翰血管炎活动性评分较高、血肌酐升高是AAV合并心血管损害独立危险因素,而ANCA阳性与心血管系统疾病呈负相关,可能为保护性因素; 3、AAV心血管受累与高死亡率无明显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