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方法介入——基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教育方法的维度构建
【6h】

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方法介入——基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教育方法的维度构建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目的

1.2研究意义

1.3相关的综述研究

1.4研究思路和研究过程

1.5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方法构建的提出

2.1目前高校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现状分析

2.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心理学依据

2.3心理学方法在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困境中的运用

第三章 大学生的社会关系维度

3.1社会偏见预防和矫正

3.2逆社会行为的矫正思路

3.3亲社会行为态度的大学阶段教育方法

第四章 激励亲社会行为的动力维度

4.1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

4.2运用积极强化的方式塑造亲社会行为

4.3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质

第五章 影响亲社会行为的文化建构维度

5.1亲社会行为的环境建设

5.2参考群体的建立

5.3借助EAP方案实现文化建模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亲社会行为是指意在帮助别人的行为。包括助人、分享、谦让、合作、安慰、捐赠、自我牺牲等一切积极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当前,部分大学生严重缺乏亲社会行为,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感不强导致犯罪率逐渐上升、社会责任感不强导致对社会事件的冷漠、心理问题突出导致逆社会行为的发生。为了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增强其社会价值认同感,提高其做出亲社会行为的意愿,从而实现自由全面发展。本文拟借鉴心理学的具体原则和具体方法,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角度介入,构建社会关系维度、动力维度和文化建模维度三位一体的大学生亲社会行为教育方法。
  首先,从大学生的社会关系维度出发,主要引导大学生减少社会偏见、塑造大学生至上的人格,从而对形成正确的亲社会行为价值观;从心理指导、机制建设以及艺术感化的角度出发,矫正大学生的逆社会行为;借鉴霍夫兰德的“态度改变理论”,构建关于亲社会行为态度形成的各种理论模型。
  其次,从激励亲社会行为的动力维度出发,寻求各种有助于激励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有效机制。利用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的作用,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社会归属感和社会凝聚力;利用大学生身边的有效群体,树立亲社会行为模范,同时制定相关的社会规范;从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出发,提升大学生的移情能力。
  再次,从亲社会行为的文化建构维度出发,不仅要加强大学生周围的校园文化环境和网络环境,而且利用大学生身边的群体文化特点,形成参考群体,还要借鉴企业员工救援方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上的EAP方案。
  最后指出,构建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与心理学有所沟通,而且从学理上借鉴其他学科,实现跨学科、跨文化的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