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语域理论关照下的文学作品复译——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为例
【6h】

语域理论关照下的文学作品复译——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1965),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出身于贵族家庭。被公认为是二十世纪以来最重要的领袖之一,他曾经带领英国人民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他曾经写就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例如《英语民族史》、《不需要的战争》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等。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更是受到了文人墨客的推崇,于195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如此重要的一部文学作品,其现有的中文译本中出现了许多不完善之处。丘吉尔的文学作品文风达炼,语言精到,口才演讲更是在困顿时期给予了人们希望。虽然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围绕丘吉尔展开,但是主要都是集中于演讲稿以及丘吉尔本人的政治立场之上,使用功能语法对其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的研究却少之又少。 为丰富丘吉尔的文学作品的研究,本文作者采取了对比分析的方法,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入手,从语义场对等,语旨对等以及语式对等三个角度分析了该书译林出版社译本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之上,试图提出一个更为贴切的译版。 本文内容共为五章,第一章为导言,介绍了作者的选题目的,研究的预料以及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介绍了文学作品复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丘吉尔文学作品的国内外研究情况。第三章为理论框架,介绍了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此章为本文的理论基础。第四章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的具体案例分析。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基于第四章的案例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文学作品再译对分析文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域理论是指导文学作品复译的有力工具。 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上一个译本的问题主要存在于:多次打破语旨,语式对等,多处表达方式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使得读者无法真正领会作者意图。其次,译者在进行文学作品再译工作的时候,可以从语义场,语域,语旨三个方面着手,力求完整再现原文思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