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敌意收购的企业价值发现功能研究——以“宝万之争”为例
【6h】

敌意收购的企业价值发现功能研究——以“宝万之争”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部分 案例介绍

1.1 敌意收购概述

1.1.1 敌意收购介绍

1.1.2 敌意收购发展概述

1.1.3 我国敌意收购现状

1.2“宝万之争”案例介绍

1.2.1 案例过程介绍

1.2.2 参与各方介绍

1.2.3“宝万之争”转折点——监管层干预

1.2.4“门口的野蛮人”定义及争议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

2.1 案例分析的目的、意义与基本思路

2.1.1 案例分析的目的

2.1.2 案例分析的意义

2.1.3 研究思路

2.1.4 创新与局限性

2.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2.1 理论基础

2.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3 文献评述

2.3 敌意收购的价值发现功能

2.3.1 敌意收购价值发现功能实现的前提

2.3.2 敌意收购价值发现功能的影响

2.4“宝万之争”价值发现功能分析

2.4.1 价值发现功能实现的前提

2.4.2 价值发现功能的影响

2.5 结论与建议

2.5.1 结论

2.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国家逐渐放开市场,我国2005年推进股改后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股权结构逐渐由“一股独大”转变成股权分散的状态,使得敌意收购行为的发生越来越多。但是受到传统商业伦理的影响再加上监管制度不健全,目前主流观点认为这一行为是野蛮的。然而,作为资本市场成熟表现之一,敌意收购真的是不好的吗?如果从不同的角度看它是好的,那它能起到什么积极作用呢? 本文以“宝万之争”一案为研究对象,对敌意收购发现企业价值的作用进行研究。笔者先对案例的过程进行梳理,探讨引起广泛争议的“门口的野蛮人”这一观点,展现两种独立的观点。笔者先探讨了主流观点,为何认为“宝能系”的行为是野蛮的、不对的。接着,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讨敌意收购这一行为其实可以带来好的作用,并在第二章中详细阐述敌意收购行为实际上有价值发现功能,不一定是坏事。笔者认为,敌意收购作为外部监管力量,降低了代理成本,同时暴露了万科的内部人治理问题,起到了价值发现的作用。敌意收购会越来越多,它所具有的积极功能不容忽视。最后以该事件为例探讨敌意收购的价值发现功能在中国无法完全发挥作用的原因,并给出我国应进行综合监管、适当约束反收购行为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