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纺粘法丙纶非织造布的亲水、抗菌整理研究
【6h】

纺粘法丙纶非织造布的亲水、抗菌整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华南理工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一章绪论

1.1用即弃(或一次性)非织造材料的概述

1.1.1用即弃非织造材料的发展

1.1.2用即弃非织造材料面料的原料选择

1.2丙纶及其非织造布的应用与发展概述

1.2.1丙纶在非织造布中的应用

1.2.2丙纶工业的发展概述

1.2.3非织造布工业的发展

1.3纺粘法丙纶非织造布的亲水化改性

1.3.1丙纶非织造布亲水化改性的方法

1.3.2亲水化表面改性机理

1.4抗菌整理概述

1.4.1抗菌织物的加工方法[64-68]

1.4.2抗菌剂的种类

1.4.3抗菌机理

1.5表面活性剂的物化性能及其协同机理

1.5.1表面活性剂溶液的一般物化性能

1.5.2表面活性剂复配的增效作用

1.6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第二章实验部分

2.1主要原料

2.2实验方法

2.3分析测试

2.3.1非织造布上油率的测定

2.3.2非织造布透水性能测试

2.3.3非织造布透气性能测试

2.3.4非织造布抗静电性的测试

2.3.5非织造布的强度测试

2.3.6非织造布的硬挺度测试

2.3.7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测定

2.3.8平衡接触角的测定

2.3.9非织造布对染料阳离子蓝SD-GSL溶液的芯吸高度的测定

2.3.10抗菌性能的测试

2.3.11扫描电镜(SEM)观察非织造布表面的形态

第三章实验结果与讨论

3.1丙纶非织造布上油前处理

3.2亲水功能整理液配方的确定

3.2.1单一表面活性剂的筛选

3.2.2密度法测定四种表面活性剂的CMC值

3.2.3复配体系四组分配比的确定

3.2.4密度法测定四组分复配体系的CMC值

3.2.5单组分和复配体系表面张力及接触角的比较

3.2.6添加助剂的影响

3.2.7小结

3.3整理工艺条件的影响

3.3.1浸渍浓度的影响

3.3.2浸渍时间的影响

3.3.3浸渍温度的影响

3.3.4烘燥温度的影响

3.3.5小结

3.4亲水抗菌整理

3.4.1整理方式的影响

3.4.2配比的影响

3.4.3小结

3.5丙纶非织造布芯吸高度的比较

3.6扫描电镜(SEM)照片的分析

3.7改性后的丙纶非织造布的其他使用性能

3.7.1改性后的丙纶非织造布的机械性能

3.7.2改性后的丙纶非织造布的抗静电性能

3.7.3改性后的丙纶非织造布的透气性能

3.7.4改性后的丙纶非织造布的柔软程度

3.7.5五组分亲水抗菌整理剂与SILASTOL GF 16综合性能对比

3.7.6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该论文研究了用表面活性剂溶液对纺粘法丙纶非织造布进行的浸轧整理,成功研制出五组分复配亲水抗菌整理剂,经其整理的丙纶非织造布具有优良的透水、抗菌、透气、柔软和抗静电性能.首先,通过对几种常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性能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JHP和快速渗透剂T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硅油和渗透剂JFC-2具有使纺粘法丙纶非织造布获得较好再润湿性的能力.对纺粘法丙纶非织造布在不同的整理工艺(浸渍浓度、浸渍时间、浸渍温度以及烘燥温度)下进行整理,发现其透水时间和上油率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且对于不同规格(定量g/m<'2>)的非织造布,透水时间和上油率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总体上,厚的布比薄的布透水时间长、上油率高.在上述基础上,选择适用于丙纶非织造布后整理,且其疏水链上的硅氧烷结构有利于增进丙纶非织造布的柔软性的有机硅季胺盐KJ-381作为抗菌剂使用,发现将抗菌剂KJ-381与四组分亲水整理剂混和而成的五组分亲水抗菌整理剂整理后的丙纶非织造布具有较好的亲水及柔软效果,且抗菌剂KJ-381与四组分亲水整理剂的配比为1:1时的丙纶非织造布具有最佳的亲水效果以及抗菌效果.最后,再对经五组分亲水抗菌整理液整理后的纺粘法丙纶非织造布的其他使用性能进行测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