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植物甾醇脂质体包载胰岛素的研究
【6h】

植物甾醇脂质体包载胰岛素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脂质体文献综述

1.1.1脂质体结构原理

1.1.2脂质体的制备材料

1.1.3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1.1.4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1.2脂质体的实际应用

1.2.1脂质体在医药工业上的应用

1.2.2脂质体在化妆品上的应用

1.3胰岛素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1.3.1口服给药胰岛素脂质体

1.3.2肺部给药脂质体

1.3.3透皮吸收胰岛素脂质体制剂

1.3.4鼻腔给药胰岛素脂质体

1.4植物甾醇对其构建脂质体膜特性的影响

1.4.1通透性

1.4.2稳定性

1.4.3刚性

1.4.4流动性

1.4.5相变温度(Tm)

1.4.6脂质微区(lipid domains)和脂筏

1.4.7对包载药物活性的保护作用

1.5本论文的立论依据和研究内容

1.5.1立论依据和意义

1.5.2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植物甾醇脂质体包载胰岛素的工艺研究

2.1引言

2.2材料与仪器

2.2.1材料与试剂

2.2.2仪器与设备

2.3实验方法、步骤和结果

2.3.1脂质体制备

2.3.2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胰岛素

2.3.3包封率的测定

2.3.4凝胶层析分离脂质体与游离胰岛素

2.3.5胰岛素脂质体配方单因素的确定

2.3.6 β-谷甾醇-卵磷脂脂质体包载胰岛素的工艺优化

2.4本章小结

第三章植物甾醇脂质体理化性质研究

3.1前言

3.2材料与仪器

3.2.1材料与试剂

3.2.2仪器与设备

3.3实验方法、步骤和结果

3.3.1脂质体形态

3.3.2粒径大小及分布

3.3.3胰岛素脂质体的物理稳定性

3.3.4胰岛素脂质体的化学稳定性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植物甾醇与脂质体膜的相互作用

4.1前言

4.2材料与仪器

4.2.1材料与试剂

4.2.2仪器与设备

4.3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

4.3.1脂质体相变温度

4.3.2脂质体抗氧化研究

4.3.3磷脂双分子膜渗透性研究

4.4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脂质体(Liposome)又称微脂球、类脂球或液晶微囊,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微胶囊化技术。国内外构建脂质体体系大多采用一定比例的磷脂和胆固醇作为膜材。基于植物甾醇和胆固醇的结构相似,本论文采用β-谷甾醇、豆甾醇、麦角甾醇三种植物甾醇取代胆固醇作为膜材构建新型脂质体,用于功能性多肽的包载。 采用薄膜法制备包载胰岛素的植物甾醇脂质体,选择琼脂糖凝胶CL-6B可有效分离脂质体制备物中的游离胰岛素。β-谷甾醇、豆甾醇、麦角甾醇与卵磷脂构建的脂质体形态均呈多层球形结构,平均粒径在6.22-8.32 μm之间。以包封率为考察对象,选取磷脂/植物甾醇质量比、胰岛素投料量、包埋温度、包埋时间为考察因素,对β-谷甾醇脂质体配方以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发现其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胰岛素的投入质量(投料量)3.23 mg、磷脂与植物甾醇质量比1.89、包埋温度44.58℃、包埋时间0.72 h,在此条件下,包封率达81.81%。凝聚速率实验和离心加速实验均表明不同甾醇脂质体制备物的物理稳定性顺序为:β-谷甾醇脂质体>胆固醇脂质体>麦角甾醇脂质体>豆甾醇脂质体。在卵磷脂与植物甾醇质量比3:1条件下,脂质体中不同甾醇延缓卵磷脂氧化的顺序为胆固醇=β-谷甾醇>麦角甾醇>豆甾醇;渗漏率的顺序为:β-谷甾醇脂质体>麦角甾醇脂质体>豆甾醇脂质体>胆固醇脂质体。通过差示热分析法测定脂质体的相转变温度,发现添加不同甾醇脂质体的稳定性效果次序为:胆固醇脂质体>豆甾醇脂质体>麦角甾醇脂质体>β-谷甾醇脂质体。胰岛素脂质体贮存过程中酸值与过氧化值的增加速度取决于其中甾醇种类,由大到小依次为豆甾醇脂质体>麦角甾醇脂质体>胆固醇脂质体>β-谷甾醇脂质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