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州亚运村规划设计研究
【6h】

广州亚运村规划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与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对我国亚奥运村建设理论的充实

1.3.2 实践意义——对广州亚运村建设的反思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

1.4.1 关于亚奥运村的研究

1.4.2 关于亚奥运村规划设计的研究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1.6 本章小结

本章注释

第二章 城市空间形态与亚运村的概念解析

2.1 城市空间形态概念解析

2.1.1 两组相关概念的解析

2.1.2 城市空间形态

2.1.3 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范畴

2.2 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方法

2.2.1 密度

2.2.2 尺度

2.2.3 图底关系

2.3 亚运村概念解析

2.3.1 亚运村的概念

2.3.2 亚运村的功能结构

2.3.3 亚运会与城市的关系

2.4 本章小结

本章注释

附录

1 亚运会创办历史

2 亚运会与奥运会的区别

第三章 历届亚奥运村规划设计研究

3.1 亚运村开发历程

3.1.1 20世纪60年代——应急的住宅模式

3.1.2 20世纪70年代——城市扩张和地域特色的建筑群

3.1.3 20世纪80年代——亚运契机快速实现城市更新

3.1.4 20世纪90年代——经济衰退期的城市自救

3.1.5 21世纪——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亚运

3.1.6 亚运村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

3.2 1982年~2006年亚运会亚运村规划设计研究

3.2.1 新德里亚运村——印度地域特色的亚运村

3.2.2 北京亚运村——城中城亚运村

3.2.3 广岛亚运村——超高层亚运村

3.2.4 曼谷亚运村——未来的泰国法政大学新校区

3.2.5 釜山亚运村——最小的亚运村

3.2.6 多哈亚运村——赛后的罕默医疗中心

3.3 1984年~2012年奥运会奥运村规划设计研究

3.3.1 汉城奥运村——多米诺骨牌式布局的奥运村

3.3.2 巴塞罗那奥运村——滨海奥运村

3.3.3 悉尼奥运村——绿色奥运村

3.3.4 雅典奥运村——最大的奥运村

3.3.5 北京奥运村——人文奥运村

3.3.6 伦敦奥运村——奥林匹克公园内的奥运村

3.3.7 对广州亚运村的启示

3.4 基于建筑密度和街区尺度的亚奥运村实例空间形态研究

3.4.1 基于建筑密度的亚运村空间形态研究

3.4.2 基于街区尺度和开放空间的亚奥运村空间形态研究

3.4.3 对广州亚运村的启示

3.5 亚奥运村赛后利用研究

3.5.1 亚奥运村实例赛后利用研究

3.5.2 对广州亚运村的启示

3.6 本章小结

本章注释

附录——奥运会规模发展表

第四章 广州亚运村规划设计研究

4.1 广州亚运村开发建设背景

4.1.1 区域背景

4.1.2 广州亚运村选址

4.1.3 广州亚运村开发建设现状

4.2 广州亚运村规划设计研究

4.2.1 总体空间形态

4.2.2 用地范围与建设规模

4.2.3 用地构成

4.2.4 交通组织

4.2.5 公共空间

4.2.6 空间序列

4.2.7 开发强度

4.3 广州亚运村设计方案与基地原状的对比分析

4.3.1 交通系统

4.3.2 水系

4.3.3 水溶性低丘陵地貌

4.3.4 村落与植物

4.3.5 周边景观视线

4.4 本章小结

附录

1 广州亚运村规划回顾

2 广州亚运村赛时总平面图

第五章 广州亚运村设计方案的对比分析与反思

5.1 广州亚运村规划设计的对比分析

5.1.1 总体空间形态

5.1.2 交通组织

5.1.3 开放空间

5.1.4 空间形态的量化研究

5.2 广州亚运村阶段性方案成果的对比研究

5.3 广州亚运村规划设计反思与建议

5.3.1 紧凑的城市空间形态

5.3.2 方格网道路模式+小尺度街区

5.3.3 双景观轴线设计

5.3.4 围合式的建筑布局形式

5.3.5 公共空间的多样性

5.3.6 新与旧的结合

5.4 本章小结

本章注释

附录——广州亚运村投标方案汇总

结语

参考文献

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 谢

展开▼

摘要

2004年7月1日,广州成功获得2010年第16届亚运会的主办权。作为亚运会官员、媒体人员、运动员生活办公和训练的物质载体,广州亚运村的开发与建设将启动广州新城建设,并进一步拓展广州的城市空间格局。
   本文尝试从国内外亚奥运村的建设实例分析入手,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为广州亚运村提出参考意见。研究广州亚运村的规划设计,并结合华南理工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投标方案分析,反思广州亚运村规划建设,并拓展总结营造亚运村活力的途径。
   文章共分四部分。
   本文第一章和第二章为第一部分。第一章绪论,概述广州亚运村建设的时代背景,明确研究对象,对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进行了阐述。第二章,具体阐述了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界定了研究范围,提取建筑密度、街区尺度等作为量化研究的分析因子。同时,介绍了亚运村的概念及功能结构,并拓展分析了亚运会与城市的关系。
   第二部分即第三章。首先通过回顾亚运村的开发历程总结了亚运村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然后从总体空间形态、建筑布局和交通组织3方面详细分析了1982年~2010年的亚奥运会亚奥运村实例,提出对广州亚运村未来建设实质性建议。在量化研究的环节,针对建筑密度、街区尺度、开放空间进行分析,总结对未来建设可供参考的数据。最后,具体分析典型案例的赛后利用,以期对广州亚运村建设有所帮助。
   第三部分即第四章,在介绍广州亚运村开发建设背景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广州亚运村的总体空间形态、用地范围与建设规模、用地构成与开发强度、交通组织、公共空间与空间序列等,并从交通系统、水系、地貌、植被、村落和景观视线6方面实地调研,总结方案在基地利用方面的特色与不足。
   第四部分即第五章,本章重点落实在广州亚运村实施方案与亚奥运村实例、华工院投标方案的对比分析上,反思广州亚运村规划设计,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建设的积极意见,探讨营造亚运村城市活力的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