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滋阴清热方对阴虚内热证SLE白细胞基因及蛋白表达谱的动态影响
【6h】

滋阴清热方对阴虚内热证SLE白细胞基因及蛋白表达谱的动态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药研究进展

一 SLE中医证候的微观研究

二 SLE中医辨证治疗的现状

三 SLE相关基因研究进展与中医研究思路的拓展

四 中医对SLE研究将在蛋白质组学中获得突破

五 SLE中医药研究展望

第二部分 阴虚内热证SLE病例临床观察与样品预处理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一)药物

(二)治疗方法

(三)疗效评价标准

(四)临床检验

(五)人淋巴细胞的分离

(六)统计方法

三 结果与分析

四 小结

第三部分 基因表达谱动态研究

一 材料仪器

(一)试剂

(二)仪器

(三)应用软件

二 实验方法

(一)总RNA提取

(二)RNA微量扩增

(三)探针标记

(四)人类基因表达谱芯片的设计和生产

(五)芯片杂交

三 数据分析与处理

(一)芯片表达谱结果初步分析步骤

(二)原始数据的处理

四 结果与分析

(一)有效基因普通筛选

(二)SOMs自组图筛选

(三)SLE治疗中、后与治疗前比较样品基因表达聚类分析

(四)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家族基因表达及分析

(五)其它基因家族分析

五 小结

第四部分 SLE患者淋巴细胞蛋白表达谱动态研究

一 材料仪器

二 实验方法

(一)淋巴细胞总蛋白质提取

(二)SELDI方法获得淋巴细胞蛋白质表达谱

(三)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四)蛋白比对分析方法

三 结果与分析

(一)阴虚内热证SLE患者与正常人蛋白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

(二)阴虚内热证SLE患者治疗前、后蛋白表达的差异

四 小结

分析与讨论

一 滋阴清热方治疗阴虚内热证SLE的疗效评价

二 淋巴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和蛋白与SLE的关系

三、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与SLE

结语

一、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二、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展望

三、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作为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至今仍是世界难题。目前西医仍主要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长期应用会带来明显的毒副作用。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SLE临床疗效突出,可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SLE患者的生存质量。阴虚内热是SLE的基本证型,滋阴清热法是治疗SLE基本法则。现代研究认为SLE的发生是由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sLE基因调控网络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动态变化将有助于我们对SLE发病的深入了解。 目的: 观察滋阴清热方治疗阴虚内热证SLE的疗效,研究SLE患者治疗前、中(治疗6周)、后(治疗12周)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基因及蛋白表达谱的动态改变,了解阴虚内热证SLE患者基因及蛋白表达模式与正常人间的异同,从基因及蛋白水平探讨中医药治疗机理,为构建中医药治疗SLE的基因与蛋白表达谱研究方法与平台打下基础。 方法: 1.研究对象 女性阴虚内热证SLE病例来自2005年11月至2006年11月在广东省中医院门诊就诊的确诊病人,轻、中度活动(5≤SLEDAI≥25分),如使用了糖皮质激素,则维持量为10~25 mg/日,三个月内不加量,如使用过非甾体抗炎药则需停药一周以上,如使用过其它免疫抑制剂则需停药半年以上。健康对照组来自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健康大学生和健康志愿者,共15例,均为女性。治疗组总共纳入18例,其中退出2例,失访1例,有效病例共15例,平均年龄:31.60±9.37;健康对照组平均年龄:28.4±6.50。两组年龄经两样本t检验,方差齐性(P=0.0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9)。 2.治疗与疗效观察 入选病例用滋阴清热方制成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治疗3个月,每两周进行中医症候积分评估,并在中药治疗前、治疗6周、治疗12周时评定活动度积分,检测患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血常规、尿常规等指标,提取PBMC总RNA和总蛋白质,-70℃保存备用,将完成3次观察的合格病例的样品进行基因芯片与蛋白芯片的检测。所有病例均按病例资料收集要求与规范详细填写《病例观察报告表》。 3.基因芯片实验与分析方法 人类基因表达谱芯片由微芯生物公司采用cDNA直接点样生产,共有8064个基因点,采用Cy3单荧光标记探针,数据经标准化校正,计算基因表达量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间的比值(Ratio),按Ratio大于2或小于0.5作为表达差异的显著性标准。运用国际通用的GeneCluster 2软件对标准化后数据进行SOMs(self-organizing maps;自组图)分析、功能分类分析和聚类分析。 4.蛋白芯片实验与分析方法 采用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方法建立SLE患者治疗前、治疗6周、治疗12周以及正常对照组PBMC蛋白质表达数据,利用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余捷凯等研究设计的ZUCIPDAS软件包找出蛋白质荷峰,建立判别模型,采用基因芯片表达数据库与Expasy蛋白数据库交连比对分析方法初步确定蛋白质荷峰的可能名称与功能。 结果: 1.糖皮质激素配合滋阴清热方治疗可以较快缓解阴虚内热证SLE患者病情,改善自觉症状,SLEDAI积分、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后显著下降,C<,3>、C<,4>水平上升,患者病情有明显改善。中医症候积分与SLEDAI积分呈正相关,提示中医症候评分可以较客观地综合反映患者的病情。 2.经归一化等数据处理后得到2946个基因表达数据。对其中至少三次独立实验处理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表达差异的数据进行自组图分析分为25类共167个基因,3次表达经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其中有20个基因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人免疫球蛋白K链C区(IGKC)基因,治疗后下调,低于正常人,其余19个基因(Arp2、ARCN1、CRY2、DAF、DPYSL2、FMR1、FYN、GRO3、LFNG、IVNS1ABP、P125、PBEF、PRKCB1、PSCDBP、PTPRE、SCP2、TMEM2、TNF、ZFP103)尽管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正常、下调或上调各不相同,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表现为上调。 3.对87个前、中、后三次样品具有相似性表达变化的基因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下调的有21个,上调的有66个。下调基因主要有免疫应答相关基因(DXS1357E、LY117、IGHG3、IGKC、IGL2、PTPRCAP)及炎症反应相关基因(LY117、ADORA3、MIF、EDG6、CTSH),以及一些细胞凋亡增殖、信号通道及代谢相关等基因(H2AFO、RPL28、FEZ1、EMP3、CAPN4、 MIF、DXS1357E、APRT、COX6A1、 PLEC1、RPS5、DGKA、NMBR、PTPRCAP)o上调的基因中主要有信号转导相关基因(SHOC2、SEL1L、JAK2、NGB、BIG2、DPYSL2、RGS19、PTGS2、BA13),免疫炎症相关基因(ILF3、B4-2、PTPRC、KLRC1、CSF2RB、PBEF、GRO3、DAF、SDCBP、TNF、TRA1、SSFA2、HSPA9B、JAK2),转录调控修饰相关基因(B4-2、ZNF9、RYBP、TFEC、ZNF217、SSX2、ATF3、HUMHOXY1、MAF、SMARCA5、LFNG、PTGS2、NS1-BP、EGR2、SF331、prpf4、6RSF1),细胞增殖、凋亡与分化相关基因(CLK1、BTG3、IFI16、 RYBP、TNF、CCNG2、 ERCC5、IDN3、CLK1、CDC23),以及生物合成、膜蛋白等(TBCC、DLEU2、ZNF217、PLSCR1、TMEM2、SCP2、CD47、CGGBP1、TACC1、DNMl、EB12、PIGA、SLC7A6、KIAA1382、PTPRC、IPLA2、FOSB)。 4.研究发现阴虚内热证SLE患者治疗前后均有凋亡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治疗前促进细胞凋亡的许多基因明显上调,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则多数表达下调,而治疗3个月后则出现相反的情况,证实细胞凋亡紊乱在SLE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糖皮质激素配合滋阴清热方治疗可能可以从凋亡的多个环节对细胞凋亡进行调控,从而改善病情。治疗前后均下调,前后变化不大的有8个凋亡相关基因,其中抗凋亡的基因有:AIM、BLC2、BY55、HSPD1;促进细胞凋亡的有:DR6、PA26;而HUSl与ITK在细胞凋亡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治疗后较治疗前上调的凋亡相关基因有21个,其中抗细胞凋亡的基因有:SGK、AD022、API5、BAG1、BAG3、BCL6、SGK、vCAM1、BCL2A1、BNIP2、GG2-1、HSPA1B、IL1B、TNFRSF6、IL2RB;促进细胞凋亡的基因有:CASP3、TNF、TNFSF10,以及NKTR、HLA-DQA1、HLA-G、CD83参与体液免疫应答和信号传导等途径参与调节细胞凋亡。 5.HLA基因家族等基因有异常表达:HLA-C、HLA-DQB1、HLA-G与HLA-DPB1在SLE中以上调为主,虽然治疗后表达有所下调,但总体仍高于正常人,而HLA-B、HLA-DQA1为下调,治疗后无明显改变,HLA-E治疗后下调,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HLA-DQB1基因可能是治疗相关基因,治疗后其对应表达的HLA-DQB1蛋白片段量减少。 6.治疗前阴虚内热证SLE患者与正常人蛋白表达存在差异:治疗前SLE患者与正常人比较,找出152个蛋白峰,其中73个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判别中药治疗前SLE患者与正常人的10542 Dam/z和2554 Dam/z蛋白质质谱检测模型,其判别率为100%,可以通过以上两个峰将SLE与正常人区别开来。10542标志物最可能是HLA基因家族相关的多个蛋白片段的复合物。2554Dam/z可能与SLE的发病密切相关,可能是一个红斑狼疮患者发病有关的未知蛋白或多肽片段,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7.阴虚内热证SLE患者治疗前、后蛋白表达存在差异: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共发现蛋白峰167个,其中2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滋阴清热方可以改善SLE患者的阴虚内热症状。 2.阴虚内热证SLE患者细胞凋亡相关、免疫相关等基因表达紊乱,治疗前、中、后许多基因表达有显著改变,提示滋阴清热方可能通过调节患者基因表达紊乱而达到阴平阳秘的治疗作用。 3.阴虚内热证患者PBMC蛋白表达模式与正常人有差异,可以通过蛋白表达模式区别正常人和SLE样本,提示可以用蛋白芯片的方法实现SLE的早期诊断,有待进一步研究。 4.治疗前、中、后许多蛋白有差异表达,提示滋阴清热方可能通过调节患者PBMC蛋白表达而达到治疗作用。对发现的蛋白质荷峰标志物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可能找到治疗相关靶蛋白,值得深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