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股骨头坏死骨髓水肿磁共振征象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6h】

股骨头坏死骨髓水肿磁共振征象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股骨头坏死骨髓水肿的病理机制

二、股骨头坏死骨髓水肿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三、股骨头坏死的骨循环改变

(一)股骨头动脉对股骨头血供的影响

(二)股骨头静脉对股骨头血供的影响

(三)骨髓的微循环及股骨头坏死微循环的改变

四、股骨头坏死的介入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检查方法

(三).观察指标

(四)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一)正常股骨头的血供及ONFH血供研究

(二)非创伤性ONFH骨髓水肿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三)骨髓水肿的MRI和DSA相关性

(四)骨髓水肿与疼痛

(五)骨髓水肿的机理探讨和临床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ARCO国际分期系统

附录二 2001年日本改良分型诊断标准

病例1

病例2

病例3

病例4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探讨股骨头坏死骨髓水肿(BME)的磁共振(MRI)征象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的关系,并分析BME产生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研究方法:
  对2002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31例(54髋)来我院行介入治疗的ONF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18-65岁,中位年龄34岁;病程2个月-4年不等。全部病例在介入治疗前均行X线平片及MRI常规扫描,MRI检查采用Philips Gyroscan T5-NT型及Philips Achieva1.5T磁共振扫描仪、体线圈。MRI均行SE序列冠状位T1WI、T2WI,横轴位T1WI及STIR序列冠状位扫描。介入次数1-7次/髋,平均3次。患者骨髓水肿的MRI表现分为0-3级;疼痛分级分为无疼痛(0级)、轻度疼痛(1级)和中重度疼痛(2级);坏死根据ARCO分期分为Ⅰ-Ⅳ期。根据上述分期法,54髋中0期0髋,I期2髋,Ⅱ期33髋,Ⅲ期16髋,Ⅳ期3髋。统计方法:将资料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整理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骨髓水肿MRI征象与DSA表现的相关性,其中率的比较采用X2(卡方)检验,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不齐采用秩合检验,相关性研究采用等级相关性分析等,检验水平α=0.05。
  研究结果:
  54个病髋中MRI示BME阳性为38髋,阴性为16髋,阳性的38髋中36髋DSA于实质期及静脉期见水肿相应部位呈染色改变,2个髋关节未见染色,阴性的16髋中有3髋呈染色表现,13髋未见染色(P<0.01)。31例54髋中共有38髋骨髓水肿病灶,T1WI发现35个病灶(92.1%),均呈低信号;常规T2WI发现病灶33个(86.8%),亦呈低于正常骨髓信号;T2脂肪抑制术后扫描呈高信号,所有病灶均可显示(100%)。BME分级与疼痛分级有关(P<0.001);随病变程度的加重BME阳性率逐渐加大(Ⅰ-Ⅳ期分别为50%、72.8%、75%、33.3%)。
  结论:
  ONFH患者BME的MRI征象和DSA染色密切相关,骨髓水肿的形成与微循环及静脉淤滞相关,骨髓水肿程度与病人的疼痛症状和病情的发展密切相关。MRI脂肪抑制T2WI像能准确显示骨髓水肿,骨髓水肿的情况可以作为评价病情进展及疗效判定的可靠指标之一。介入治疗后BME的减轻及疼痛的缓解,提示骨髓微循环的改善,有利于延缓病情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