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调脾护心法治疗心绞痛患者冠脉介入术后胸痛的疗效分析
【6h】

调脾护心法治疗心绞痛患者冠脉介入术后胸痛的疗效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一、现代医学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再发胸痛的研究概况

(一)现代医学对冠心病介入术后再发胸痛的认识

(二)现代医学关于冠脉介入术后再发胸痛的防治研究

二. 祖国医学对心绞痛患者介入术后再发胸痛的研究概况

(一)祖国医学对冠脉介入术后再发胸痛的病因病机认识

(二)调脾护心法在冠脉介入术后再发胸痛防治中的理论依据

第二章 临床研究

一、实验设计

(一)研究方法

(二)合格研究对象的确立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二、研究结果

(一) 基线资料比较

(二) 治疗前临床症状比较

(三) 治疗前冠脉造影情况比较

(四) 西药治疗情况比较

(五) 治疗后评价疗效的各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三、讨论

(一)“心脾相关”、“痰瘀相关”学说

(二)脾胃与心的生理病理联系

(三)冠心病从脾胃论治的病因病机

(四)调脾护心,益气化痰祛瘀

(五)调脾护心法对心绞痛患者介入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语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
  目前,冠心病是最主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冠脉介入因其可有效、迅速改善病人心肌血供、缓解心绞痛发作、挽救病人生命,且微创、手术风险较小而得到广泛应用与发展,目前已成为与药物治疗、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并驾齐驱的治疗手段,被誉为20世纪医学发展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但冠脉介入注重局部干预,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冠心病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全国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针对冠心病气虚痰瘀证的共性核心病机以调脾护心为根本性治疗原则,可有效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缓解心绞痛发作,可弥补冠脉介入治疗的局限和不足。因此,积极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中医干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目的:
  观察调脾护心法干预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60天、120天和180天三个时间点的中医症候(包括胸闷痛、脘满纳呆、疲乏嗜睡、气促)改善情况、心绞痛缓解的程度(硝酸甘油用量情况、心绞痛发作频率、严重程度等)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SAQ评分)。
  方法:
  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心血管科心绞痛患者共71例,根据病人治疗愿望分为中医治疗组与非中医治疗组,观察周期6个月,其中中医治疗组的中医治疗不少于6个月,常规治疗贯彻整个观察周期
  结果:
  中医治疗组与非中医治疗组的中医症候计分在治疗后的60天时随访发现,两组的主要症候胸闷痛的症状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5.22±4.34 vs.8.57±5.22,P=0.004);在治疗后120天时随访观察心绞痛症候计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2.56±2.93 vs.6.97±5.75,P=0.000);在最后的180天的观察时间点随访,两组比较了胸闷痛、脘满纳呆、疲乏嗜睡、气促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1.66±2.15 vs.3.77±3.88,P=0.005),中医治疗组相对非中医治疗组的中医症候明显改善;两组病人治疗后60天、120天和180天各时点心绞痛计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00±5.14 vs.10.60±5.59,P=0.001;4.15±4.16 vs.8.13±5.99,P=0.001;2.05±3.08 vs.4.40±5.16,P=0.019),中医治疗组显著优于非中医治疗组;
  两组病人治疗第60天SAQ各维度积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治疗组高于非中医治疗组;而PL、AS、DP三个维度的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第120天和第180天后SAQ所有各维度积分比较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治疗组显著高于非中医治疗组,说明中医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较非中医治疗组比较,在治疗后60天时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状态(AS)及疾病认识程度(DP)未见明显差异,而在介入术后第120天、第180天时生活质量评价各维度均显示出了明显改善。
  结论:
  对于心绞痛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在指南推荐的常规临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调脾护心法干预治疗在短期内(6个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中医症候计分、明显缓解术后心绞痛发作程度、提高心绞痛患者介入术后端机内的生活质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