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煌“药人”体质学说及其646例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研究
【6h】

黄煌“药人”体质学说及其646例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1.1 检索收集体质相关期刊文献

1.1.2 文献版权信息记录

1.2 中医体质的理论研究现状

1.2.1 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研究

1.2.2 中医体质学说的临床指导意义

1.3 黄煌药人体质学说内容

1.3.1 黄煌药人体质学说的药证相应

1.3.2 黄煌药人体质学说的十大药人体质

1.3.3 黄煌药人体质学说的特点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研究内容及方案

2.1.1研究目的

2.1.2 实施方案

2.1.3 质量控制

2.2 研究结果

2.2.1 病案概况

2.2.2 病例归类整理

2.2.3 多因素分析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3.1 数据结果分析

3.1.1 一般情况比较分析

3.1.2 病例归类整理

3.2 结论

3.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3.3.1 问题:

3.3.2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黄煌教授“药人”中半夏、柴胡、桂枝、黄芪体质辨证理论规律并初步确定具有诊断意义的体质分类因素,为名老中医经验的循证传承的数据挖掘研究提供参考,以有利于中医学循证研究、循证诊疗开展。
  方法:
  通过信息采集、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等形式对黄煌教授临床诊治的典型“药人”(半夏体质、柴胡体质、桂枝体质、黄芪体质)共646份病例进行归纳、总结。具体内容包括:根据患者的“药人”体质分类,通过EPIdata3.0建立数据库,输入病例中病史、外观特征、主要症状、体征等体质分类因素,然后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采用频数分析、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探究“药人”具有诊断意义的体质分类因素。
  研究结果:
  (1)体质分布:
  半夏体质病案221例,柴胡体质病案共269例,桂枝体质病案共109例,黄芪体质病案共47例,分别占总病例数646例的34.21%、41.64%、16.87%、7.28%。
  (2)疾病谱分布:
  半夏组以精神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疾病、内分泌与代谢疾病为最多,分别占42.77%、40.46%、20.61%、13.29%;柴胡组以消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为最多,分别43.86%、27.19%、20.61%、17.11%;桂枝组以消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循环系统为最多,分别占31.58%、23.16%、17.89%、16.84%;黄芪组以循环系统、内分泌与代谢疾病、消化系统、脑血管病为最多,分别占64.44%、55.56%、28.89%、24.44%。
  (3)主方分布:
  半夏组:温胆汤(40.27%),半夏厚朴汤(20.36%),栀子厚朴汤(11.76%);柴胡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31.60%),大柴胡汤(27.88%),小柴胡汤(24.16%);桂枝组:桂枝茯苓丸(43.12%);黄芪组:黄芪桂枝五物汤(82.98%)。
  (4)四种体质临床特点:
  ①半夏体质:外貌体征:体型中等、肤黄暗、唇暗为多见;舌质淡红、暗、红,舌苔以白色为主,苔厚、薄均可,以薄腻为多;脉象以滑脉为主,弦脉、细脉兼见;小腿紧实;腹部抵抗、压痛感,腹形膨满或扁平。好发症状:性格多为焦虑、敏感,内向、抑郁、胆小等情绪障碍常见,对疼痛、寒热、环境等变化敏感,咽喉部痞塞感、恶心感、睡眠差;胸闷痛、腹痛、经前乳房胀痛或下腹坠胀、痛经等自觉性痛感以及口干、口苦自觉性症状多见。②柴胡体质:外貌特征:体型以消瘦、中等为主,面色以黄或白、光泽暗,皮肤干燥,肌肉紧实为多;舌质暗、淡红、红,舌苔薄白,苔润或腻,弦脉为主,兼见滑脉、细脉。在好发症状方面:胸闷痛、腹痛、腹胀,腹部触诊压痛、硬、抵抗感;嗳气、返酸、咽喉部异物感、食欲差、睡眠差、心悸;肢冷、性格敏感、对疼痛寒热环境敏感;也有口干、便秘、舌红苔黄等“热结在里”之征以及性格忧郁、内向的“郁郁微烦”之象;女性月经失调,经前胸闷乳胀、烦躁,痛经等。③桂枝体质:体型以消瘦、中等,面色白、光泽暗;肌肉紧实居多、中等或松软;腹部扁平;唇色淡红或暗为主;舌质暗、淡红,舌苔薄白润(桂枝舌),脉细、弦为主。好发症状:畏寒、自汗、乏力、倦怠、腹痛、心动悸、失眠多梦、对寒冷疼痛敏感;下肢皮肤干燥、四肢异常感觉(冷感、麻木、痉挛);腹诊腹部(尤其心下部)压痛、有抵抗不适感;妇人月经期乳胀、烦躁、腰胁疼痛以及痛经、夹有血块。④黄芪体质:外貌特征:体型中等、肥胖,肌肉松软、中等,面色以白为主,易浮肿;腹部柔软而无抵抗感(黄芪腹);舌质淡、暗、淡红,舌苔以薄白润为主,以缓、细脉为主。好发症状:疲倦、汗多、腹胀、便溏、排便感不畅;也有肢麻、肢痉挛,口干、口苦、口臭、咽痛;月经期胁痛、烦躁、腰酸胀痛等。
  (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①半夏体质主要因素是咽喉痞塞感(15.53,为OR值,下同)、性格焦虑(4.72)、性格胆小(4.66)、冷感畏寒(1.01);②柴胡体质的主要因素是肌肉紧实(41.14)、月经期乳房胀痛(24.30)、对疼痛寒热环境敏感(14.57)、性格焦虑(0.94);③桂枝体质的主要因素是体型消瘦(25.78)、睡眠质量差(0.72);④黄芪体质的主要因素是肌肉松软(362.80)、腿部肌肉松软(134.28)。
  研究结论:
  “有诸于内,必行于外”,通过统计分析初步确定了具有诊断意义的体质分类因素,证实了临床上用“药人体质学说”指导开方有着实用可靠性,同时为挖掘名老中医理论经验的循证传承、循证研究、循证诊疗提供数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