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五苓散临床疗效探讨的文献研究
【6h】

五苓散临床疗效探讨的文献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1章 文献研究

1.1 五苓散在《金匮要略》中治疗疾病机理

1.1.1 调节水液代谢

1.1.2 调节气机

1.2 五苓散的处方组成及特点

1.3 处方中药物的现代研究情况

1.3.1 泽泻

1.3.2 茯苓

1.3.3 猪苓

1.3.4 桂枝

1.3.5 白术

1.4 五苓散的现代医学研究概述

第2章 文献调查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1.3 统计学处理与资料总结

2.2 研究结果

2.2.1 五苓散临床文献筛选

2.2.2 治疗疾病种类

2.2.3 疾病常见症状

2.2.4 常见舌质和舌苔

2.2.5 疾病常见脉象

2.2.6 常见证候要素

2.2.7 常见治则

2.2.8 五苓散加减运用药物

2.2.9 五苓散加减运用药物性味

2.2.10 五苓散加减运用药物归经

第3章 讨论与分析

3.1 五苓散加减治疗疾病种类的探讨

3.2 五苓散加减治疗疾病常见症状的探讨

3.3 五苓散加减治疗疾病常见舌脉的探讨

3.4 五苓散加减治疗疾病常见证候要素的探讨

3.5 五苓散加减治疗疾病常见治则的探讨

3.6 五苓散加减运用药物的探讨

3.7 五苓散加减治疗腹泻和水肿的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探讨五苓散的临床疗效;通过对研究五苓散的临床文献进行搜索及整理,从而对五苓散在临床上治疗各种症状的疗效进行探讨,为临床上应用五苓散提供有效的理论根据。
  方法:
  以经方五苓散为研究对象。资料来源:五苓散的文献资料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系统上搜索得到。所用资料包括1979年到2012年3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915篇。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851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4篇;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39篇。用文献学方法、数理统计方法和数据挖掘方法,对研究五苓散的临床文献进行搜索及整理,从而对五苓散在临床上治疗各种症状的疗效进行研讨。检索策略:以“五苓散”、“蓄水证”为主题词对电子期刊进行电子检索。文献整理:删除重复出现的医案;医案整理、录入过程中,对于重复出现的医案,要注意删除。确定每个医案中疾病的症状、治则、证候要素和药物。文献录入标准:明确运用五苓散治疗者;基本方药物一记载完整者;没有与其他治疗方法配合进行治疗者。排除标准:题目中提到运用五苓散,但没有具体医案者;运用五苓散进行相关治疗,但诊疗步骤烦琐,证候难以提出者;基本方药物记载不完整者;五苓散与其他疗法配合进行治疗者;多次诊疗后运用五苓散治愈者。变量包括医家姓名,疾病症状、舌象、脉象、证候要素和治法等项目。医案收集到的原始资料所涉及的症状须进行规范,即将同一内涵的表述规范到同一个表述;将证候名称分解为最简要素,共同构成入选变量,每个变量均为0与1变量,即仅有两个状态“出现”与“不出现”,赋值为1,0.建立Excel数据表,以此为基础,在合适的平台上建立数据库。研究结束后,资料及时汇总,输入计算机,用Epi Info7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和初步统计。统计计算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完成统计分析。
  结果:
  30多年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年度收集的已发表的五苓散文献分布构成比序列,前十位的年度序列分别是:2011、2006、2007、2009、2010、2004、2008、2000、2001、2003。1980年代发表的文献数是133篇,1990年代是224篇,2000年代373篇。与1980年代相比,1990年代、2000年代的定基比增长率分别是68.42%和180.4%。提示,五苓散在医学科研和临床上成为应用热点,有巨大的科学研究价值。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年度收集的已发表的五苓散文献来源,分布序列,具体见下表。五苓散文献来源于238种期刊。发表论文数在前三十位的文献源序列如下如下:四川中医、河南中医、国医论坛、陕西中医、新中医、湖北中医杂志、光明中医、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云南中医中药杂志、江西中医药、甘肃中医、内蒙古中医药、实用中医内科杂志、辽宁中医杂志、实用中医药杂志、黑龙江中医药、湖南中医杂志、中国中医急症、中医杂志、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河北中医、山东中医杂志、中兽医学杂志、吉林中医药、江苏中医药、上海中医药杂志、医学文选、福建中医药、浙江中医杂志、现代中医药、中成药、中国民间疗法、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北京中医、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对录入的363篇文献五苓散相关文献分析,总结出五苓散用于临床的疾病(症)达125种(包括中医、西医疾病(症)名),共出现症状146种,配伍药物182种。按百分序列排名前35的临床疾病(症)种序列分别是:腹泻、水肿、眩晕、尿潴留、泌尿系结石、睾丸鞘膜积液、小儿水疝、黄疸、呕吐、外伤性近视、癃闭、蓄水、肾炎、咳嗽、白带、心悸、心包积液、膑前滑囊炎、肾积水、带状疱疹、崩漏、心衰、痰饮、腹胀、肝硬化腹水、腰痛、肾衰、泌尿系感染、多尿症、膀胱炎、前列腺炎、癫痫、头痛、耳聋、右眼中心性视网膜炎。本研究表明:四气以热性为主,五味以甘辛为主,药物归经主入脾和膀胱。医案研究表明:泄泻和水肿是五苓散最常用于治疗的疾病;最常见症状为小便不利;证候要素以湿为主;治则以从脾论治为多。五苓散方证各要素都与脾密切相关。加减药物四性以温性为主,五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入肺肝为主。
  结论:
  五苓散在医学科研和临床上成为应用热点,有巨大的科学研究价值。五苓散相关文献与医案研究表明,泄泻和水肿是五苓散最常用来治疗的疾病,小便不利为其主要症状,治则以从脾论治为主,常见证候要素以湿为主。考虑到五苓散原方以治脾为主,所以大多数医家在加减配伍中注重对其他脏腑的兼顾,在药物配伍中配伍苦味药,多配伍入肺经和入肝经的药物,以补充五苓散在组方时侧重于脾的特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