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十三鬼穴临床组方用穴的古代文献研究
【6h】

十三鬼穴临床组方用穴的古代文献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章 十三鬼穴的古代文献梳理

1.1 十三鬼穴的起源与发展

1.1.1首载于《千金》,传源于扁鹊

1.1.2 另起徐秋夫

1.1.3 成熟于明代

1.1.4 传承至后代

第二章 十三鬼穴的治病机理探讨

1.1 十三鬼穴的穴名释义及主治

1.1.1 鬼宫-人中

1.1.2 鬼信-少商

1.1.3 鬼垒-隐白

1.1.4 鬼心-太渊

1.1.5 鬼心-大陵

1.1.6 鬼路-申脉

1.1.7 鬼枕-风府

1.1.8 鬼床-颊车

1.1.9 鬼市-承浆

1.1.10 鬼窟-劳宫

1.1.11 鬼堂-上星

1.1.12 鬼藏-会阴

1.1.13 鬼臣-曲池

1.1.14 鬼封-海泉

1.1.15 间使

1.1.16 后溪

1.1.17 神庭

1.1.18 乳中或膻中

1.1.19 阳陵泉

1.1.20 行间

2.1 组方意义及治病机理

2.1.1 调全身阴阳

2.1.2 调心主神志

2.1.3 调肝利胆气

2.1.4 调全身气血

3.1 特殊针灸方法

3.1.1 先后顺序

3.1.2 左右顺序

3.1.3 特殊针刺

3.1.4 灸法

3.1.5 针时问脉

第三章 十三鬼穴的适应病证及其最佳组方

1.1 精神情志疾患

1.1.1 癫狂症

1.1.2 痫证

1.1.3 癔病

1.1.4 睡眠障碍

1.1.5 郁证

1.1.6 百合病

2.1 急症

2.1.1 病因病机

2.1.2 组方治疗

2.1.3 古今医案

3.1 一切热证

3.1.1 病因病机

3.1.2 组方治疗

3.1.3 古今医案

4.1 中风

4.1.1 病因病机

4.1.2 组方治疗

4.1.3 古今医案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针灸治疗各类疾病的疗效已得到普遍认同,古代针灸文献中,十三鬼穴主要用治癫狂痫,然时代在发展,疾病谱也在更新,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变快,工作学习压力增大,难治性疾病(尤其是情志类疾病)越来越多,十三鬼穴适用范围扩大,也用于治疗癔病、郁证、热病、中风及难治性失眠等等,其临床疗效也是显而易见的。故越来越多的中医家认识到十三鬼穴的重要性,开展了不少临床及文献方面的研究,但其质量参差不齐,临床观察及研究方法也不尽相同,评述、监控方式也五花八门,缺乏系统全面的评述,且用治各类疾病的穴位大都墨守古十三鬼穴的成规,没有因病制宜的特点。故研究关于十三鬼穴的古代文献,分解各个穴位的主治特点,以管窥不同的穴位组合用治何种疾病能达到最大的治疗效应,这是非常迫切及具有时代意义的举动,它能为针灸治疗现代更新的疾病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原则及有效的穴位组配、操作方法等,具有重大意义。
  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是在运用文献系统分类归纳的方法,系统全面的从各个角度(组穴演变、穴名释义、各个穴位主治分解、组方意义、治病机理及操作方法)来研究十三鬼穴,推导十三鬼穴在现代的适应病症,及其用治各类疾病的最佳组方,做到由理及法,由法及病。
  研究方法:
  通过国家图书馆、中医研究所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中医古籍室等收集并全面阅读十三鬼穴相关古代中医、针灸学著作,整理分析十三鬼穴组方演变的原因及背景,分析各鬼穴名的涵义、穴位的主治、组方意义、治病机理及特殊操作方法,研究及推导十三鬼穴用治不同疾病的最佳组穴及其操作方法。
  研究结果:
  追溯出十三鬼穴组方演变的背景;梳理出十三鬼穴各个穴位名称含义、主治特点、治病机理、特殊操作方法及其十三个穴位组方意义等;归纳总结出十三鬼穴用治现代不同疾病的最佳组穴。
  结论:
  十三鬼穴是针灸发展史这颗苍劲大树上的重要一叶,虽然古代只是用治癫狂痫,但是根据其各穴位的主治特点、穴位组合及特殊操作方式等,可以用于现代多种疑难病症(尤其是情志病)的治疗,具有简单易行及安全有效的特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