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病理与中医证型、免疫指标相关性研究
【6h】

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病理与中医证型、免疫指标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认识

二、关于免疫学指标的认识

三、对肝脏病理检查的认识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方案

二、研究结果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一、概述

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三、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医证型与HBV DNA载量的关系

四、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医证型与免疫学指标的关系

五、中医证型分布与肝脏病理的关系

六、肝脏病理与HBV DNA载量的关系

七、肝脏病理与HBeAg关系

八、肝脏炎症程度与纤维化分期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临床调查,研究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病理结果及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并结合HBV DNA定量、免疫学指标等实验室结果,初步探讨肝脏病理与中医证型分布及HBV DNA定量及免疫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症状及HBV DNA定量、免疫学指标、肝脏病理结果等实验室相关指标。将各项观察指标录入数据库,进行数据整理,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中医证型分布特点采用频数描述方法进行归纳、统计,率的比较使用卡方检验,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检验水平为a=0.05,从而科学地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肝脏病理及其与中医证型分布、实验室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1.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医证型分布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血瘀阻络>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其中,HBeAg阳性患者的中医证型频数分布为:湿热中阻>血瘀阻络>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而HBeAg阴性患者的中医证型频数分布为:肝郁脾虚>血瘀阻络>湿热中阻>脾肾阳虚=肝肾阴虚。
  2.中医证型分布与HBV DNA定量的关系:当DNA复制在<5.0×102IU/ml时,湿热中阻型的频数低于其余四个证型;当DNA复制在104≤~<106IU/ml时,湿热中阻型的频数高于其余四个证型,而其余四个证型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提示湿热中阻型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病毒复制呈活跃状态的情况。
  3.中医证型分布与免疫学指标的关系:
  (1)中医证型与T淋巴细胞亚群定量的关系:湿热中阻型患者的Th定量低于其余证型,而且更容易出现Th定量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湿热中阻型患者的Th/Ts低于脾肾阳虚、血瘀阻络型。
  (2)中医证型与B淋巴细胞亚群定量的关系:各中医证型的乙肝病毒携带者B淋巴细胞亚群定量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高,且各证型间B淋巴细胞亚群异常率无明显差异性。
  4.中医证型分布与肝脏病理的关系:在炎症程度分级方面,肝郁脾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主要为G1~G2,湿热中阻型主要为G2,而血瘀阻络型主要为G3~G4,湿热中阻型乙肝病毒携带者较其余证型更易发生中度的肝脏炎症改变,血瘀阻络型则更易发生重度的肝组织炎症改变。在纤维化程度分期方面,肝郁脾虚、脾肾阳虚型为S0~S2,湿热中阻型为S1~S3,肝肾阴虚型为S1~S2,血瘀阻络型为S3~S4,各证型纤维化程度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肝郁脾虚型较其余四种证型更不易出现肝脏纤维化改变,湿热中阻型较其余四种证型更易发生中度的肝脏纤维化改变,血瘀阻络型较其余四种证型更易出现重度的肝组织纤维化改变。瘀血证组较非瘀血证组更易出现严重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改变。
  5.肝脏病理与HBV DNA载量的关系: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炎症程度方面,与HBV DNA载量存在相关性,HBV DNA载量高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更易出现严重的肝组织炎症改变,在纤维化分期方面,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纤维化程度则与HBV DNA载量无关。
  6.肝脏病理与HBeAg的关系: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与HBeAg阳性与否无明显相关性。
  7.肝脏炎症程度与纤维化分期的关系: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炎症程度与纤维化程度存在正相关性,肝脏炎症程度重的患者更易出现严重的肝组织纤维化改变。
  结论: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有一定规律;肝脏病理与中医证型、HBV DNA定量及免疫学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