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语文课程与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研究
【6h】

语文课程与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绪论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二、问题提出的必要性

(一)语文课程与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现状考察

(二)社会的发展要求语文课程担负起人文精神教育的重任

(三)语文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

(四)当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一、语文教材所具有的人文精神教育价值

(一)强化人的自我意识

(二)重视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和谐

(三)关注人与自然关系的圆融

二、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方法

(一)尊重学生人格实施平等“对话”

(二)重视道德教育 涵养文明情操

(三)重视审美教育发展高雅情趣

(四)关注社会生活启迪人文思考

三、语文课程与教学中贯彻人文精神教育的意义

(一)贯彻人文精神教育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二)贯彻人文精神教育对提高教师素养的意义

余论: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应注意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必须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防止唯美主义、结构主义倾向的出现

(三)防止语文课成为单纯的思想教育课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以人文精神办教育”,尤其是在基础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所面临的重大命题。《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对基础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教育作了明确规定:“中学阶段既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人格形成的时期,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可塑性极强,是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最佳契合点。语文作为文化载体,是目前中小学最主要的人文课程。”中学语文课程作为“最主要的人文课程”,如何在教学中贯彻人文精神教育即是每一位从事语文课程教学的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课题。本文试图就这一课题,作理论探讨与实践尝试。在语文课程中贯彻人文精神教育,是教师主体对语文课程进行诠释、改造与重新建构的能动的实践活动。这一实践活动以语文教育的事实和过程为依据,侧重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尚美精神的培育,精神境界的提升。这一研究的意图在于探索如何实现语文课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现。 全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绪论部分对人文精神的概念作了界定。从语文课程与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现状考察出发,从社会发展需要、语文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当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等方面论述了研究这一问题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由第一章、第二章组成,主要以语文新教材为主要分析对象,分析了新教材本体所具有的人文精神教育价值,具体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方法。并将主要方法归结为下列四个方面:(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激活学生思维,从而做到对学生个体思想的兼容并包。(二)要善于利用语文教材中人文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语文学科有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天然优势,德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学会关心:关心人、事、国家、环境等,德育教育必须贯彻自觉性原则、有机性原则、效应性原则,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在课堂上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进行的。(三)语文教学中贯彻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通过感受和领悟,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体验美的情怀,进入美的境界,孕育一种美的精神。(四)在语文教学中贯彻人文精神教育就要将语文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启迪学生进行人文思考。学生人文思考能力只有通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才能得以提升。因为阅读教学具有积淀丰富的人文精神的天然优势,它可以更贴近学生的心灵与情感世界。学生在阅读高品位的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情操得以陶冶,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认识能力得以提升。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不断加深对社会、人生、大自然的认识,理解、思考能力、审美感悟能力不断得以提高,创新精神得以激发,人格不断完善,人文精神也就得以培养。第三部分即第三章。主要就人文精神教育的意义,从学生与教师两方面作了阐述。贯彻人文精神教育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在于用精神的灵光去照亮精神的领域,让学生获得一种精神砥砺,培养一种彼岸关怀之心,用文学汁液,涵养人生之美。“经师易做,人师难当”,要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生,需要高人文素养的教师。人文精神教育要求教师要有“师范人格”、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探索创新的性格特质。余论就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中贯彻人文精神教育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说明。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中贯彻人文精神教育尤其要注意防止唯美主义、结构主义的出现,更应防止将语文课上成单纯的思想教育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