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以山西省临汾市八所中学为例
【6h】

我国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以山西省临汾市八所中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体育教学评价

1.3.2 国内体育教学评价

1.3.3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问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分析与讨论

3.1 相关概念

3.1.1 评价

3.1.2 教学评价

3.1.3 体育教学评价

3.2 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

3.2.1 泰勒行为目标模式评价理论

3.2.2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模式评价理论

3.2.3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理论

3.3 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3.3.1 评价体系的客观性

3.3.2 评价过程的可操作性

3.3.3 评价方法及结果的科学性

3.3.4 评价指标的可比性

3.3.5 评价指标全面性

3.3.6 评价结果的导向性

3.4 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操作程序与构建方法

3.4.1构建评价体系的操作程序

3.4.2 构建评价体系的方法

3.5 体育健康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3.5.1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3.5.2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3.5.3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的实施

3.5.4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活动的开展

3.5.5 评价结果处理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学生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由五个一级指标及其子系统构成

4.1.2 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由六个一级指标及其子系统构成

4.2 建议

4.2.1 对学生体育参与兴趣评价手段要多元化

4.2.2 充分利用与分析评价结果

4.2.3 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突出定性评价

4.2.4 加强形成性教学评价的使用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展开▼

摘要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其本质属性和功能,如何检验教学目标和效果,需要一个体育教学评价的机制。我国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体系就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为目的,以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要素为评价对象的评价体系。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对国内外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与改革趋势进行总结,并对国内专家学者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归纳。以教育学、评价学和体育学理论为指导,以我国2001年颁布的关于普通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理论基础,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计算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中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内容、特点进行研究,对体育教学评价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总结,挖掘体育教学评价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规律。以一种全新的评价视角,来揭示体育教学评价在教育评价中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以确立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与权重,设计体育教学评价方案,建立符合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总体目标的评价体系。本研究得出的结论主要是两个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分别为:
  (1)学生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由五个一级指标及其子系统构成。当前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的指标体系由五个一级指标及其子系统构成,包括情感态度、社会适应、身心健康、技术技能、知识认知。
  (2)教师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由四个个一级指标及其子系统构成。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由四个一级指标及其子系统构成,包括:品德育人、教学工作、科研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
  由以上二个结论可以看出体育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目标确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的各个环节,目的是及时修正体育教学目标、解决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实现体育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组合,追求最佳效果和目标的达成。

著录项

  • 作者

    吴宁;

  •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
  • 学科 体育人文社会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魏争光;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体育;
  • 关键词

    中学体育; 必修课程; 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