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甘肃民族地区幼儿园教育质量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
【6h】

甘肃民族地区幼儿园教育质量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部分 总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 甘肃民族地区幼儿园教育质量现状与分析

一、甘肃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发展总体状况分析①

二、甘肃民族地区幼儿园结构性教育质量分析

三、甘肃民族地区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分析

第三部分 甘肃民族地区幼儿园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分配不均衡,布局不合理

二、教育理念相对落后,课程实施专业性不强

三、未能有效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形成适合民族地区的园本课程

四、师资队伍专业素质整体不强,专业教师匮乏

五、没有形成积极有效的家园合作

第四部分 提高甘肃民族地区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通过布局调整,大力兴建普惠性幼儿园,确保幼儿教育基本需求

二、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完善课程实施过程

三、构建适合民族地区的幼儿园课程体系

四、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师资力量健康发展

五、搭建家园合作平台,疏通家园合作渠道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 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教育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广大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人们不仅关注如何提高幼儿教育质量,而且开始研究如何评估幼儿教育质量。2010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对幼儿教育的发展做了特别规划,规划强调一个主题要加强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地区差异性很大,要普及并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实现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西部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尤为重要。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质量的调查研究对于研究西部整体幼儿教育质量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意义。
  本研究采取目的性抽样的方法,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市县域公立幼儿园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观察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对甘肃民族地区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现状水平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重点分析了过程性教育质量(教育理念、课程实施、师幼互动行为、健康安全和家长参与),同时兼顾分析了结构性教育质量(师幼比和班级规模、师资条件、建筑与设备和学习环境)。
  研究发现,《规划》颁布后甘肃民族地区幼儿教育获得了初步的发展,但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分配不均衡,布局不合理。2、教育理念相对落后,课程实施专业性不强。3、未能有效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形成适合民族地区的园本课程。4、师资队伍专业素质整体不强,专业教师匮乏。5、没有形成积极有效的家园合作。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一些提高甘肃民族地区幼儿教育质量的建议,以期能为提高民族地区幼儿教育质量提供实证支持和参考,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发展。1、通过布局调整,大力兴建普惠性幼儿园,确保幼儿教育基本需求。2、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完善课程实施过程。3、构建适合民族地区的幼儿园课程体系。4、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师资力量健康发展。5、搭建家园合作平台,疏通家园合作渠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