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杂色鲍微卫星标记的开发及其遗传模式分析
【6h】

杂色鲍微卫星标记的开发及其遗传模式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部分 综述

1.我国鲍养殖概况

2.鲍育种技术的发展

2.1 引种

2.2 选择育种

2.3 杂交育种

2.4 现代生物技术育种

3.鲍遗传标记的发展

3.1 表型标记

3.2 细胞标记

3.3 生化标记

3.4 分子标记

4.微卫星标记在贝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4.1 遗传多样性监测

4.2 遗传结构分析

4.3 亲缘关系鉴定

4.4 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

第二部分 杂色鲍微卫星的筛选

1.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1.2 试剂和仪器

1.3 研究方法

2.结果

2.1 引物筛选及条件优化结果

2.2 SSR标记种群的结果

3. 讨论

3.1 引物条件优化及筛选

3.2 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第三部分 杂色鲍微卫星的遗传模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1.2 试剂和仪器

1.3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SSR筛选结果

2.2 家系遗传模式分析

3. 讨论

3.1 无效等位基因的分析

3.2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分析

第四部分 总结

参考文献

资助项目

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

致 谢

展开▼

摘要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是我国东南沿海普遍养殖的经济鲍类,由于长期采用人工近交繁殖,造成了其种质优良性状退化、抗逆性差,及时的对其开展遗传育种改良工作显得十分必要。本实验所用杂色鲍均为养殖群体,野生群体由于捕捞过度等原因已经很难采样,从分子水平对杂色鲍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是种质改良的基础,也是杂色鲍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而我国在南方养殖鲍的分子遗传研究方面进展较慢,至今未见国内出现有关微卫星研究杂色鲍遗传多样性的报道。
   本研究通过对本实验室设计的一批杂色鲍微卫星引物进行筛选,并在杂色鲍养殖群体中进行遗传结构分析,在杂色鲍家系中进行遗传模式的评估,以期获得一定数量的杂色鲍SSR引物及其最佳扩增条件,为进一步进行杂色鲍分子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可用的SSR标记和参考数据:
   1.引物筛选:用杂色鲍混合DNA模板对83对杂色鲍SSR引物进行筛选,并优化反应条件,由此获得了80对可用SSR标记;分别从三亚、北海、临高3地采集了3个杂色鲍养殖群体各30个个体,在80对SSR标记的最佳反应条件下进行扩增,最终筛选出66对扩增良好的微卫星位点。
   2.群体遗传结构分析:3个不同地点的杂色鲍养殖种群间平均FST值为0.1076,遗传分化程度中等;三亚、北海、临高种群的等位基因数依次为3.6、3.7、3.6,期望杂合度(HE)依次为0.45614、0.48423、0.49343,观测杂合度(HO)依次为0.39647、0.40000、0.40404;上述结果为养殖杂色鲍的遗传多样性监测提供了依据,显示出3个杂色鲍养殖种群目前状态良好,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了适用于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微卫星位点。
   3.家系遗传模式分析:选用同一养殖场不同年份的2个家系,用家系亲本对可用的80个微卫星位点进行筛选,得到16个扩增良好且有分离的位点,用其对2个家系进行遗传模式分析,发现3个位点(HUHD19、HUHD34、HUHD35)在家系N中、2个位点(HUHD40、HUHD57)在家系Z中为父母本呈多态且子代遵循孟德尔共显性遗传,同时也发现部分不适用于家系分析的微卫星位点;通过2个家系多态位点的比较发现该养殖厂的杂色鲍家系由于累代近交已经出现杂合度减少的趋势。
   4.用66个微卫星位点对3地杂色鲍养殖群体进行遗传结构分析发现,有15.15%的位点在3个种群中均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HWE);用16个SSR位点分析2个杂色鲍家系的遗传模式时同样发现,有62.5%的基因型比例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这种情况主要是由杂色鲍微卫星位点存在的无效等位基因造成的。因此,在应用微卫星位点分析群体和家系之前一定要严格进行筛选,验证其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
   本实验筛选的杂色鲍引物及反应条件已被应用于后续的杂交育种遗传分析当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