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的二次开发策略及实践研究——以“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单元为例
【6h】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的二次开发策略及实践研究——以“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单元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3研究设计

2.文献综述

2.1概念界定

2.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二次开发

3.1《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二次开发遵循的原则

3.2《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二次开发方法

3.3《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二次开发案例

4.《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二次开发效果检测与分析

4.1从课标的角度分析,三维教学目标得以有效实现

4.2学生学习效果反馈

4.3同行的评价

5. 总结

5.1研究结论

5.2研究的不足

5.3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发表论著

致谢

展开▼

摘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各科教师要拥有对各科教材进行编制或再加工的意识和能力,提倡教学要结合具体教育情境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而不能再将教学看成是简单地传递或填鸭式灌输书本知识的活动,也就是倡导、鼓励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对相应学科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而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信息技术教材更新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在研究中发现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的选用出现了过度删减的现象,还有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干脆依据自己的讲义进行授课,这样就导致了信息技术教材的实际利用率较低。显然此种教材二次开发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在这种状况中信息技术教材已经失去了“教学主要材料”的功能。为此,进一步研究教材的二次开发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迫在眉睫的。
  本研究使用的教材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和课堂观察法三种研究方法对基于“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内容的教材二次开发进行研究,通过二次开发实施后使学生在经过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学习后,能轻松应对学业水平测试中的信息加工考点,养成规范准确地加工表达信息的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从而真正起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也使信息技术课在我校成为名符其实的现代信息技术课,同时也给广大教师找到一种适合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内容有效的二次开发策略,从而更好的教授教材。具体说来,本论文一共分为以下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研究设计;在研究设计中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中主要对论文中提到的课程、教材、教材的二次开发进行了概念界定,对国内外在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及教材观、教材二次开发理论及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第三部分:对教材二次开发的方法、原则进行归纳、阐述,并在本人所带班级授课中边开发边实施教学,通过分析效果,总结归纳出本研究中好的做法,指出还存在的不足,并做出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