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普通公众捐赠行为特征分析
【6h】

普通公众捐赠行为特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文献梳理

第二章研究方法设计

第一节研究方法

第二节操作化

第三节资料收集过程

第四节资料分析方法

第三章研究结论:研究对象捐赠行为的特点

第一节目前对捐赠活动的参与度与未来的参与意愿

第二节捐赠行为取向

第三节对慈善机构及其组织的捐赠活动的认知与参与状况

第四章结语

第一节研究中的发现

第二节进一步的讨论

第三节测量指标的信度和效度

第四节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后 记

展开▼

摘要

当前中国慈善事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公众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本研究以中国普通公众的捐赠行为特征为关注点,建构了测量普通公众捐赠行为的指标体系,运用问卷调查和无结构访谈的方法获得了普通公众捐赠行为特征的初步印象。 本研究将普通公众的捐赠行为操作化为三个维度:对捐赠活动的参与度和未来的参与意愿,捐赠行为取向,对慈善机构及其组织的慈善捐赠活动的认知与参与状况,接下来将捐赠行为取向进一步操作化为捐赠形式偏好、捐赠领域偏好、捐赠途径偏好、捐赠动机、捐赠行为的促发机制、捐赠标准的确定、捐赠管理七个维度,在此基础上发展各个维度的测量指标,进而构建测量普通公众捐赠行为的指标体系。 研究发现,首先,研究对象对捐赠活动有较高的参与度和参与意愿。其次,在捐赠行为取向上,研究对象在捐赠形式方面,以集中捐赠为主;在捐赠领域方面,以救灾、扶贫济困和教育为主;在捐赠途径的选择上,以参加工作单位和社区组织的捐赠活动和购买福利彩票为主;在捐赠动机方面,以善心、助人为乐为主,也不乏树立良好形象、完成任务和从众的考虑;在捐赠行为的促发机制方面,主要有工作单位的组织化动员、灾情回应、社区动员和媒体动员四种;在捐赠标准方面,捐赠者的经济状况、受助者的困难程度、组织机构的可信程度以及捐赠者在某一群体内的社会地位是判定捐赠数额的重要标准。在捐赠管理方面,对捐赠行为本身的关注要高于对捐赠款物去向与用途的关注。第三,现阶段,研究对象对我国慈善机构的认知度比较高,但对其组织的捐赠活动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比较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研究对象捐赠行为中的集体主义倾向和平衡模式,以及慈善事业的文化适应和本土化问题。 本研究的测量指标具有较好的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但由于资料收集过程中的非概率抽样和对信度判断的缺失,对其效度的判断有待进一步研究予以证明。

著录项

  • 作者

    陆岩;

  •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

  • 授予单位 兰州大学;
  • 学科 法学 社会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文江;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社会行为 ;
  • 关键词

    普通公众; 捐赠行为; 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