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性的迷宫——曹禺前期剧作研究
【6h】

人性的迷宫——曹禺前期剧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一、曹禺前期剧作构置的“人性迷宫”

(一)叙事主体的“自我冲突”

1.当事人与讲述人叙述话语的冲突

2.“讲述人”与“评论者”的叙述冲突

3.当事人与“评论者”叙述话语的冲突

(二)“人性迷宫”的矛盾呈现

1.极爱与极恨

2.背叛与妥协

3.善良与邪恶

4.庸俗与高贵

二、曹禺的“人性迷宫”

(一)童年记忆元素

(二)时代与文化元素

(三)表演与创作的角色转换

三、曹禺在“人性”描摹中的“迷失”

(一)人性多维描摹中的“不和谐之音”

(二)人物结局处理方式的反思

1.最无辜的“死亡”

2.鲁大海、方达生的去向

3.金子的迷茫

4.愫芳的出走

(三)“人性迷宫”的出路何在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后记

展开▼

摘要

“人性”是曹禺前期剧作的整体艺术支点。黑暗现实对人性的扭曲,人对不同生存方式和命运的急切探索以及对人性美的热切赞美与追求是曹禺“人性”表达的基本内涵。
   曹禺前期的四部作品都是对“人性”的解读,总体上它们又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性的迷宫”。在这个迷宫中,剧中人物逃不出变幻复杂的“人性迷宫”,读者或者观众陶醉在“人性迷宫”的神秘莫测与复杂难解之中,剧作家自身也在“人性迷宫”中迷茫徘徊。本文以戏剧叙事学为主要阐述方法,结合剧作家的心理、精神文化分析,试图寻找作品所折射的“人性迷宫”与作家自身的“人性迷宫”的切合点,希望发现艺术家创作时个人生命体验的“心象”表演,探索艺术创作的某些外在与内在动因。同时,结合文艺界研究的成果,以求探究作家在“人性迷宫”中提出问题的隐含答案,这将是本课题着重阐述的论点,也是创新之处。
   本文先从语言意义层面和话语层面进行解读曾禺前期剧作中呈现的“人性迷宫”,然后从曹禺特有的生命体验和时代文化背景入手,寻找曹禺前期作品呈现“人性迷宫”原因,最后分析曹禺自身的“人性迷宫”给他创作造成的效果,以此来探讨曹禺是否在剧作中为通往“人性迷宫”出口的人们找到了答案或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