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环境传播中的大众传媒研究
【6h】

环境传播中的大众传媒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缘起

1.2 研究现状及不足

1.2.1 研究现状

1.2.2 研究不足

1.3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环境传播及相关概念

2.1 环境传播

2.1.1 环境传播的由来

2.1.2 对环境传播的学术观照

2.2 相关概念

2.2.1 环保传播

2.2.2 环境新闻

第三章 大众传媒之环境传播现状

3.1 大众传媒

3.2 大众传媒的环境传播现状

3.2.2 书籍

3.2.3 广播

3.2.4 电视

3.2.5 电影

3.2.6 互联网

3.3 大众传媒环境传播面临的挑战

3.3.1 经济挑战

3.3.2 自身环境传播能力欠缺

3.3.3 公众环境意识的挑战

第四章 大众传媒之环境传播功能分析

4.1 告知环境信息

4.1.1 发布具体环境危机信息

4.1.2 监测环境整体态势

4.1.3 曝光破坏环境的行为

4.2 解释环境问题

4.3 参与环境保护

4.4 倡导环境文化

第五章 大众传媒之环境传播议题分析

5.1 对环境议题的认识

5.2 我国大众传媒环境议题发展的四个阶段

5.3 传媒环境议题生成机制

第六章 大众传媒之环境传播内容分析

6.1 环境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

6.2 广播电视环境类节目的内容分析

6.3 环境广告的内容分析

6.4 环保电影的内容分析

第七章 大众传媒之环境传播模式分析

7.1 微观层面

7.1.1 传媒主导模式

7.1.2 非传媒主导模式

7.2 宏观层面

7.2.1 互动过程模式

7.2.2 系统结构模式

第八章 大众传媒与公众环境意识

8.1 环境意识

8.1.1 环境意识的含义

8.1.2 环境意识的结构模式

8.2 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现状

8.3 大众传媒对公众环境意识的建构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大众传媒在环境传播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本文认为,在环境传播中,大众传媒主要担负环境信息告知者、环境问题解释者、环境危机防控的参与者以及环境文化的倡导者四重角色。
  就目前的中国而言,参与环境传播的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有报刊、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这六种媒介各有特点、各具优势,其在环境传播中的表现也各具特色。在中国过去三十年的环境传播中,这些大众传播媒介都在不同的舞台上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环境问题成为大众传媒的中心议题之一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大众传媒环境传播的内容因媒介形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具体呈现为环境新闻报道、广电环境类节目、环境广告和环保电影等几种形式。大众传媒环境传播模式具有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微观层面以传媒主导模式和非传媒模式为代表;宏观层面以互动过程模式和系统结构模式为代表。
  环境传播终极目的是建构公众的环境意识。经过大众传媒的努力,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30年来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整体水平还不高。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政治体制、经济形态以及人们的价值观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正进行环境传播的大众传媒面临着诸种问题和挑战。这些挑战包括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经济利益的冲突、大众传媒环境传播人才匮乏、环境传播模式落后、环境传播内容缺乏深度、广度和持续性以及整个社会环境意识落后,所有这些都制约了大众传媒环境传播的进一步发挥。
  要改变这种局面,政府要加大对环境传播的投入,加强环境传播人才的培养力度,并为环境传播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法制环境;大众传媒也要继续提高自身环境传播的能力,增强环境传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创新传播模式,丰富传播内容。同时,不同类型的大众传播媒介在环境传播方面要积极进行联动,整合媒介传播,增强传播的合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