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支架治疗胆道良性狭窄的临床疗效及支架移位的高危因素分析
【6h】

不同支架治疗胆道良性狭窄的临床疗效及支架移位的高危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

2.1基本资料

2.2不同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2.3塑料支架移位的高危因素分析

2.4全覆膜胆道金属支架移位的高危因素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3.1胆道良性狭窄

3.2胆道良性狭窄的病因

3.3胆道良性狭窄的治疗

3.4支架移位的影响因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内镜诊治胆管良性狭窄的研究进展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ERCP诊疗技术培训中心(包括普外二科、普外五科、特需外科)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因胆道良性狭窄行内镜支架治疗的病例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学分析,评估分析塑料支架与全覆膜胆道金属支架治疗胆道良性狭窄的临床疗效,探讨分析不同支架治疗胆道良性狭窄后支架移位的高危因素。以此来指导临床工作,为胆道良性狭窄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同时对于支架移位的高危因素进行干预,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ERCP诊疗技术培训中心(包括普外二科、普外五科、特需外科)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因胆道良性狭窄行内镜支架治疗的患者病例资料355例。参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293例,根据支架类型分为塑料支架277例、全覆膜胆道金属支架16例。不同支架临床疗效的比较主要指标包括狭窄的解除率、支架的移位率、支架置入的并发症;次要指标包括住院费用、住院时间、ERCP次数、支架置入数量、狭窄的解除时间。支架置入后的移位影响因素包括术前因素:性别、年龄、自然病程、既往胆道情况(是否行手术治疗,是否行支架放置)、术前实验室检查、狭窄的病因、狭窄的长度及程度、狭窄的部位;术中因素包括支架的类型(塑料/全覆膜胆道金属)、长度、直径,狭窄是否扩张及扩张的时间,括约肌是否切开及切开的长度,是否有憩室、憩室的位置、大小、数量,支架放置的位置。数据的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所有的因素都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于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对于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再将单因素纳入多因素中做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不同支架治疗胆道良性狭窄的临床疗效,分析不同支架治疗胆道良性狭窄后支架移位的高危因素,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在293例行内镜下支架置入治疗胆道良性狭窄的患者中,包括塑料支架277例、全覆膜胆道金属支架16例。在277例塑料支架置入治疗胆道良性狭窄后,有68例发生了支架移位,移位率为24.5%;在16例全覆膜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道良性狭窄后,有6例发生了支架移位,其移位率为37.5%。对塑料支架移位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EST、狭窄的病因是影响塑料支架移位的危险因素(P<0.05),将各个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狭窄的病因(P=0.037,B=1.758,OR=0.844,CI=1.110-30.324)是影响塑料支架移位的独立危险因素。按狭窄部位分型后对24例塑料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的病人资料与10例全覆膜胆道金属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的病人资料进行疗效分析比较发现,全覆膜胆道金属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的有效率为90%(9/10)而塑料支架的有效率为45.8%(11/24),全覆膜胆道金属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塑料支架(P<0.05)。研究发现在全覆膜胆道金属支架治疗的10例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的患者中,支架移位率高达40%(4/10),远远高于塑料支架的8.3%(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塑料支架的移位是多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其中狭窄的病因是发生塑料支架移位的独立因素,不同病因导致的胆道良性狭窄其支架的移位率也不相同。在对肝门部胆管狭窄患者行内镜支架治疗时,全覆膜胆道金属支架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塑料支架,但全覆膜胆道金属支架的移位率也较高。因此设计新的支架防止全覆膜胆道金属支架的移位,可能提高其治疗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