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和球囊扩张术治疗胆管良性狭窄的临床对比及支架移位影响因素的研究
【6h】

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和球囊扩张术治疗胆管良性狭窄的临床对比及支架移位影响因素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1)比较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置入术和球囊扩张术治疗胆管良性狭窄的临床效果。
   (2)探讨胆管良性狭窄中胆管塑料支架发生移位的影响因素。
   方法:
   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天津市微创外科中心行内镜治疗的336例胆管良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8例患者行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置入术,88例患者行球囊扩张术,分别将其定义为支架组和球囊组。术后定期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内镜技术操作成功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胆管良性狭窄的治疗效果。
   第二部分: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因胆管良性狭窄于天津市微创外科中心行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置入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胆管塑料支架的移位情况与胆管良性狭窄的原因、部位及支架的长度、数量之间的关系。
   结果:
   支架组中,4例患者因狭窄情况严重,未成功置入胆管塑料支架;球囊组中,2例患者因狭窄情况严重,未成功行球囊扩张术。支架组患者共行408例次支架治疗;球囊组患者共行球囊扩张术305例次。两组患者的内镜操作成功率分别为98.4%和97.7%。
   支架组出现并发症70例次,并发症发生率为17.2%,其中出现早期并发症4例次均为急性胰腺炎;晚期并发症66例次,包括支架移位56例次,胆管梗阻10例次。球囊组出现并发症46例次,并发症发生率为15.1%,其中早期并发症29例次,包括急性胰腺炎21例次,胆道出血8例次;晚期并发症17例次均为胆管梗阻。支架组和球囊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支架组和球囊组患者术前肝功能情况无差异,支架组患者术后2周、1月及3月与术前肝功能相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球囊组患者术后2周、1月及3月与术前肝功能相比较,亦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2周的肝功能改善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1月、3月时支架组比球囊组肝功能改善明显,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
   支架组患者共行408例次支架治疗,其中发生支架移位56例次,支架移位率为13.7%(56/408)。胆道探查术后狭窄与非胆道探查术后狭窄相比,支架移位率较低(6.8%v.s.31.6%,p<0.05)。为便于统计学分析,将病例中含有多个狭窄部位的病例排除,胆管狭窄发生的部位与支架移位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胆管近端狭窄置入的胆管塑料支架多向远端移位(76.9%,p<0.05);胆管远端狭窄置入的胆管塑料支架多向近端移位(73.3%,p<0.05)。支架长度与其移位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其移位方向有统计学意义,短支架多向近端移位(76.9%,p<0.05),长支架多向远端移位(73.3%,p<0.05)。单、双支架的移位率均高于多支架的移位率(19.3%v.s.2.7%,p<0.05;20.9%vs2.70/0,p<0.05),但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置入术和球囊扩张术是治疗不具备手术治疗指征的胆管良性狭窄的有效补充;
   (2)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置入术与球囊扩张术治疗胆管良性狭窄时,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
   (3)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置入术治疗胆管良性狭窄的临床效果优于球囊扩张术,长期随访发现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置入术治疗后肝功能情况明显改善;
   (4)在胆管良性狭窄中,长支架、近端狭窄及胆管探查术后狭窄多发生支架远端移位;而短支架、远端狭窄及非胆管探查术后狭窄多发生支架近端移位;双支架移位发生率高于单支架移位率,多支架的移位率较低,但其移位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