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古文字构形与上古音研究
【6h】

古文字构形与上古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選題的目的、價值及意義

第二節研究材料與研究方法

第三節近二三十年上古音研究綜述

一、上古音研究中尚存爭論的問題

二、上古音的分期分域研究

第二章中古精母字來源之古文字學證據

第一节中古精母字來源考證

1、之部

2、幽部

3、宵部

4、侯部

5、魚部

6、支部

7、歌部

8、脂部

9、微部

10、職部

11、覺部

12、藥部

13、屋部

14、鐸部

15、錫部

16、月部

17、質部

18、物部

19、緝部

20、葉部

21、蒸部

22、冬部

23、東部

24、陽部

25、耕部

26、元部

27、真部

28、文部

29、侵部

30、談部

第二節中古精母字來源及相關問題的討論

第三章秦音中以母與喉牙音之關係考

第四章論音隨字轉

第五章論字隨音變——談音在古文字構形及演變中的作用

第一節音是文字分化的樞紐

第二節語音與形聲字聲符的變化

第三節音與訛混

第四節音與飾簟

第六章變形音化

第一節變形音化是古文字構形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節變形音化舉例

第七章雙聲符字研究

第一節論雙聲符字研究中的若干理論問題

第二節雙聲符字考

引用書刊簡稱表

參考文獻

後記

展开▼

摘要

自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大量出土的古文字资料既為古文字研究提供了豐厚的條件,也為上古音研究開闢了新的天地。上古音有望結束“沒有精確的時代觀念、沒有地理觀念”的時代,從而開始分時代、分地域的研究。上古音的研究必須充分吸收古文字研究的新成果,反之亦然。本文力圖做到二者的結合。以解決上古音研究中的一些問題,闡釋古文字構形與音的關係。 在《中古精母字來源之古文字學證據》部分,本文利用出土古文字材料中的諧聲和通假资料對中古所有精母字進行了窮盡性的考察,得出以下結論:1、大多數中古精母字在上古並非就是精母字,而是有多種來源。在漫長的語音發展過程中,有的不止發生一次音變.中古精母字主要來源於同部位的從母、心母、清母,遁有一部分來源於以母、舌音及喉牙音;2、精母產生的時代:西周乃至戰國文字中都沒有精母字,精母字都是在漢代以後才出現的。漢初已有少量精母字,如“足”、“蚤”、“早”、“爪”等,多數精母字是在東漢以後才產生的; 3、戰國晚期及漢初已有濁音清化現象。 在《秦音中以母與喉牙音之關係考》部分,本文利用秦系出土文字资料及方言资料對秦音中以母與喉牙音之關係進行了考察,結論是:第一、秦音中以母與影母的關係特別突出,這是戰國時期其他各地語音中所沒有的,甲骨文中有一些以母和影母相通的例子,所以秦音的這一特點很可能是源自商代語音;第二、甲骨文、金文以及戰國各系文字资料中都有大量以母和見系聲母的相通的例子,這說明以母和見系聲母關係密切是殷周乃至戰國時期雅言的語音特點之一,秦音作為華夏共同語的基礎方言,自然也不例外;第三,從音理上說,我們同意李玉先生和金理新先生的意見即中古“影”母在秦漢時期可能是個介於擦音和塞音的喉音聲母。上古漢語的-輔音前綴附加在舌尖塞輔音t-之前,構成t-複輔音,中古為影母.秦音中以母與見系聲母的關係則表明戰國時期秦音中仍有複輔音gr-。 在《音隨字轉》部件,本文指出了一些語音受文字的影響而發生變化的例子,證明一個字的語音往往受各種形體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變化:有的是因為其本身形體變化而造成讀音的變化有的是受與之形近的另一個字的影響或同聲符的一組字的讀音的影響而發生音變,有的則是因為誤認聲符而改變讀音,有時候則是因為人們誤認兩字為一字異體,使得兩個字的讀音互相影響。在《字隨音變》部分,本文主要關注文字受音的影響而造成的形體上的變化。分四個方面進行討論:第一,我們認為音是文字分化的樞紐,具有分化關係的兩個或幾個字在字形上雖然已經有別,但往往在很長時間内仍互相通用。這說明它們的讀音還是一樣的,還沒有真正分化,而導致它們真正分化的契機正是語音的演變。如有的同字分化就是複輔音分化造成的。第二,形聲字聲符的變化往往是因為語音發生了變化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很多形聲字異體就是受了各地方言的影響。第三,“訛混”是文字演變規律中的一個很重要的現象。造成訛混的原因除了形近的因素外,有些訛混應該是由音同或音近造成的。第四,飾筆是指文字在發展演變過程中,出於對形體進行美化或裝飾的角度添加的與字音字義都無關的筆劃,是文字的羨餘部分。飾筆本來與字音無關,但有些字添加了飾筆後,帶飾筆的那一部分往往又可以表音,結果保留下來成為形體的一部分;有的飾筆本來是不表音的,後來由於語音發生了變化,人們於是誤把添加了飾筆的那個部分當成聲符;有的飾筆形體正好與某字相似,而這個字的音與飾筆所修飾的那個字的讀音正好相同或相近,於是人們就將錯就錯把它當作形體的一部分,並作為聲符來使用。 《變形音化》部分分兩節,在第一節中首先介紹的學術界關於變形音化現象的研究概況;其次我們對關於變形音化的若干理論進行的探討:1、我們認為注重標音的心理是出現變形音化現象的内在驅動力。2、變形音化的概念及内涵:變形音化是指文字受逐漸增強的音化趨勢的影響,將一個字的形體的一部分,人為地改造成與之形體相接近的可以代表這個字字音的形體以為了更清楚地表示這個字字音的一種文字演變規律。變形音化大都是將原為象形字或會意字的形體改造為形聲字.變形音化具有訛變的性質,但與訛變又有不同,它的改造過程具有人為的有意識的因素。其内涵包括:a、受音化趨勢的影響;b、為了更清楚的表音;c、主要對像是象形字和會意字,形聲字較少;d、具有訛變的性質,但與訛變不完全相同訛變是人們出於無意識的錯覺把一個字誤寫成另一個字。“變形音化”帶有意識的人為的因素。e、被改造的部分與另外一個字形體非常接近,而且被改造的字與這個字音同或音近。3、“變形音化”之變形方式:(1)就形體的某一部分進行改造;(2)在原字形體的某一部分添加筆劃,使之和另外一個與原字音同或音近的字形似;(3)在原字上添加新的偏旁,使之與原字的一部分構成新字,並用作聲符;(4)簡省原字中的某些筆劃;(5)割裂筆劃;(6)遊移筆劃;(7)對形體中的兩個或兩個以上部件加以改造,並加以組合:(8)對形聲字的聲符進行改造,以更好地標音。在第二節中我們考辨了八十餘例變形音化現象。同考辨雙聲符字一樣,我們的考辨也是分時代、分地域進行的,並充分吸收上古音研究的新成果。《雙聲符字研究》部分也本兩節,第一節中本文討論了有關雙聲符字的一些理論問題.首先是概念的界定,我們認為只要兩個部件都表音,就是雙聲符字,也就是說除了純雙聲符字那些其中一個部件兼表義或兩個部件都兼表義的也可稱之為雙聲符字,但一形二聲的形聲字則不宜作為雙聲符字來研究。有一部分過去以為是注音形聲字的也應該納入雙聲符字的範疇。確定一個字是否是雙聲符字遗要看構成字的兩個部件在同一時代裹是否有獨立的形音義.其次,我們討論了雙聲符字產生的原因和必然性。我們認為雙聲符字的出現是由文字與語言之間的關係所決定的。雙聲符字的逐漸增多是漢字音化趨勢的必然結果。戰國時期雙聲符字特別多的重要原因在於受方音的影響。再次,我們指出了雙聲符字的九種來源:1、造字之初就是雙聲符字;2、在只表讀音的假借字上累加聲符而成;3、在表意初文上再添加聲符,原來的表意初文也表音;4、在造字時有意選用一個構件既充當意符又作聲符;5、兩個音義均相同或相近的構件組成一個雙聲符字;6、由於語音的變化,本來用作聲符的部件在後人看來已不表音,所以另造一個形聲字,從而在事實上構成一個雙聲符字;7、由變形音化造成的雙聲符字;8、一些雙聲符字顯然是方言字;9、訛變、飾筆、類化等也都有可能形成雙聲符字。第二節中本文考辨出近八十個雙聲符字。考慮到語音具有時代性和地域性的特點,所以我們的考辨是分時代、分地域進行的,並注意吸收上古音研究的新成果。 關鍵词:古文字構形上古音

著录项

  • 作者

    叶玉英;

  •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

  • 授予单位 厦门大学;
  • 学科 历史文献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刘钊;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古文字;
  • 关键词

    古文字; 文字构形; 上古音;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