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传奇》(增订本)篇目修改校评:原刊本与定本
【6h】

《传奇》(增订本)篇目修改校评:原刊本与定本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第一章 《传奇》增订本篇目版本的变迁

第二章背离传统,走向"现代"

一、从内心“封锁”到时空“封锁”:《封锁》版本校评

二、命运“连环套”的编织与“说书人”的隐退:《红玫瑰与白玫瑰》版本校评

三、 隐喻空间的“参差”化:《等》版本校评

第三章 对女性、婚姻、生命的反省与思考

一、“细化”叙述中放大了的“属下”的声音:《桂花蒸 阿小悲秋》版本校评

二、生命的“非戏剧化”:《花凋》版本校评

三、“象”中之“意”的深化:《留情》版本校评

四、“创造”又“破坏”的“月亮女神”:《茉莉香片》版本校评(兼评对《心经》的修改)

第四章艺术的完善:其他诸篇作品版本校对及概述

第五章面对战后新的区隔逻辑

一、战后上海文学场域的变动

二、“放电影断了片”:1946年的张爱玲

三、新的文学场域规则的内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张爱玲对1946年11月上海山河图书公司出版的《传奇》增订本中收入的15篇小说的原刊本进行了修改,导致这些作品最初的文本的语义系统及艺术系统发生了变化。本文即以这15篇小说的版本变迁为研究对象,在对原刊本和定本校对、评析的基础上,结合上海战时、战后的文化语境的变动,对这些作品版本的变迁的原因作出合理阐释。 随着近几年来研究的发展和相关出版物的纷纷面世,张爱玲及其作品不仅被“经典化”,而且在商业操作下,张爱玲成为文化生产的焦点之一,“张爱玲”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丰富内涵,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并且和种种社会经济因素互动,形成了“张爱玲神话”。在商业性的文化生产和学术研究不断互渗的情况下,张爱玲研究应有的“历史感”被遮敝,严肃的学术研究走向了浮浅和停滞。本文的研究意义就在于:通过对其作品版本的考察,探讨张爱玲的作品的产生的具体历史文化语境,以及她本人在各种不同历史情境中的不同的行动轨迹,寻回张爱玲研究应有的“历史感”;同时,从张爱玲作品的版本变迁的考察中总结出张爱玲的文化习性被“形塑”的命运所内涵的普遍意义,藉此为我们当下的“知识分子”对自己的文化身份的思考与界定提供些微有益的参考。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选取新的角度——从张爱玲作品的版本考证切入,运用新的研究方法——从“关系主义”的角度去建构对象,超越虚假的二元对立,将张爱玲放置于战时、战后上海的具体文化情境网络中,去探讨她的作品、她的文化习性与社会语境的互动关系,从而得出本文的主要观点、结论。 本文主要观点及结论:张爱玲对其旧作的修改,使其语义系统和艺术系统产生了很大变化。从张爱玲身处的战时、战后的上海社会文化语境来看,她的修改行为及结果不纯粹是作家个人艺术观念的变化所致,这些不同的版本都被裹挟进了两个不同时代的文学场域中,从而深深地带着不同的文学生态环境的印痕。这些作品版本的变迁是作家面对不同的文化语境而采取的意识形态策略,是新的文学场域的规则内化于作家的文化习性、作家与新的文学场域规则“共谋”的结果的体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