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政府绩效评价理论框架之构建——以一级政府为中心
【6h】

政府绩效评价理论框架之构建——以一级政府为中心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和创新之处

三、研究方法与结构框架

第一章 国内外文献回顾与评价

第一节国内外政府绩效评价研究的历史阶段

一、政府效率评价阶段

二、绩效评价阶段

第二节国外政府绩效评价研究文献回顾

一、对政府绩效评价基本理论的研究

二、对政府绩效评价的实施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第三节国内政府绩效评价研究文献回顾

一、对国外政府绩效评价实践的介绍与评论

二、对政府绩效评价相关理论问题的研究

三、对我国现有政府绩效评价实践的研究

第四节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评价和本文的选题动机

第二章政府绩效评价相关基本概念的界定

第一节绩效的界定

一、对绩效的现有不同定义

二、组织绩效的特征

第二节政府绩效的概念界定

一、政府绩效的内涵

二、政府绩效与其他相关概念的辨析

第三节政府绩效评价的界定

一、政府绩效评价的概念

二、政府绩效评价与其他相关概念的比较

本章小结

第三章政府绩效评价的基石:公共受托责任

第一节公共受托责任的基本理论

一、受托责任的含义

二、公共受托责任的含义

三、公共受托责任的产生及其层次

四、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内容及其发展

第二节公共受托责任与政府绩效评价的关系

一、公共受托责任是政府绩效评价的动因

二、公共受托责任是政府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

三、政府绩效评价有助于强化政府的公共受托责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政府绩效评价的主体和对象

第一节政府绩效评价的主体

一、政府内外部公共受托关系与政府绩效评价主体之确定

二、国外政府绩效评价的主体

三、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主体模式的发展演变

四、对构建和完善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主体体系的建议

第二节政府绩效评价的对象

一、政府绩效评价对象的确定

二、国外政府绩效评价实践中对评价对象的确定

三、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价对象的探讨

本章小结

第五章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一级政府为对象

第一节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

一、关于政府绩效评价价值取向的现有观点及其评述

二、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价值取向的看法

第二节政府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

一、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以价值取向为准绳

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技术性原则

第三节国外一级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的一级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英国审计委员会的地方政府全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三、日本的行政评价指标体系

四、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评价指标体系

五、国外一级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节我国地方一级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建构

一、一级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二、我国一级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构成

第五节我国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

一、隶属度分析的基本原理

二、隶属度分析的前提:问卷调查

三、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政府绩效评价的信息基础

第一节政府信息公开是政府绩效评价的基本前提

一、政府信息公开对政府绩效评价的重要性

二、政府绩效评价需要的信息种类

第二节政府绩效评价财务信息基础的建立与完善

一、提供对绩效评价有用的信息是政府会计系统的重要功能

二、政府绩效评价对政府会计系统的信息需求

三、以绩效评价为导向重构我国的政府会计系统

第三节政府绩效评价所用的其他信息的公开

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和不足

二、改进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建议

本章小结

第七章政府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与运用

第一节政府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

一、政府绩效评价目标与评价结果公开的关系

二、政府绩效评价结果的对外公开

第二节政府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

一、政府绩效评价结果的内部运用

二、政府绩效评价结果的外部运用

第三节我国在政府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和运用方面的不足与改进

一、我国在政府绩效评价结果公开与运用方面的问题与不足

二、对改进我国政府绩效评价结果公开与运用制度的建议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从政府绩效评价的基石—公共受托责任出发,对政府绩效评价的主体、对象、客体、信息基础、结果公开与运用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期构建起我国政府绩效评价的理论框架,从而指导我国政府绩效评价实践。政府对公众的公共受托责任是政府绩效评价的基石。所谓公共受托责任,就是接受公众委托、负责管理公共资源的政府、机构和人员所负有的履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提供公共服务职能并向公众提交报告,以说明其责任履行情况的义务。尽管在现实中公共受托责任可以分为多个层次,但从根本上讲,不同层次的公共受托责任最终都来源于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公共受托责任不仅是评价政府绩效的基本动因,而且是评价政府绩效的基本内容,特定背景之下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内涵将对政府绩效评价的主体、客体、对象、结果与运用等各个方面产生影响。绩效评价的主体和对象分别解决“谁评价”、“评价谁”的问题。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关系链是确定政府绩效评价主体与对象的基本依据。简言之,公共受托责任关系链中的委托人构成了绩效评价的不同主体,而这一链条中各个层次的受托人则构成了绩效评价的不同对象。当然,在实践中,评价主体的确定还要考虑公众的素质、民间中介的发达程度等因素,政府绩效评价对象的确定则要考虑相关部门的职能、级别、评价成本等因素。就评价主体而言,根据我国政府的公共受托责任关系链,并参考西方发达国家的评价实践,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主体应当包括被评价对象自身、上级领导和机关、立法机关、公众、学术研究组织和民间中介机构等,当前,尤其应当确立人民代表大会的评价主体地位,并提高公众对政府绩效评价的参与性、鼓励独立非营利性评价机构发挥作用,从而构建起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体系,改变我国目前政府绩效评价由政府主导的现状;就评价对象而言,一级政府、政府部门和公务员均应当纳入政府绩效评价的范围,这三类对象在评价目标、程序、指标体系上均有较大差异。本文侧重于探讨地方一级政府的绩效评价问题。 评价客体也是政府绩效评价框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解决“评价什么”的问题。政府绩效评价的客体具体包括价值取向和具体指标两个层次,前者为政府绩效评价的基本理念和评判标准,后者则是根据价值取向确定的具体评价指标,是价值取向的外在表现和具体细化。依据公众对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要求,我国一级政府绩效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应当是“维护和增进公众利益”,具体包括增长、公平、民主、稳定四个方面。本文从上述价值取向出发,并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经验和做法,首先在理论上从政府履行公共受托责任能力、经济绩效、政治绩效、社会绩效四个侧面构建起了我国一级政府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而通过问卷调查与隶属度分析,对上述指标进行筛选,从而构建出一个符合我国客观实际的一级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政府绩效评价的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公开状况。因此,本文在对政府绩效评价的主体、对象、客体进行分析以后,专门讨论了政府绩效评价的信息基础问题,进而就我国政府会计改革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进行了论述。从目前来看,我国政府无论是在财务信息的公开还是其它信息的公开方面均存在很多缺陷,无法适应多元化主体评价政府绩效的需要,为此,应当以政府绩效评价的信息需求为导向,改革现有预算会计体系并构建起政府会计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从而向各方面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关于政府的财务信息;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政府(其他信息的)信息公开制度,使公众能够及时、充分、准确地获得关于政府的各类信息,以了解和评价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政府绩效评价的结果必须采取适当的方式提供给有关的利益相关者,以供其做出与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相关的各类决策,从而将评价结果运用到制定和修改预算、对政府及其成员进行问责、加强政府内部管理、改进政策制定等方面。就我国而言,应根据评价目的的不同,加强政府绩效评价结果的对内与对外公开,并利用评价结果来提高政府内部管理的水平与效率、强化政府公共受托责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AI论文写作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