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导演风格与叙事变革:姜文电影研究
【6h】

导演风格与叙事变革:姜文电影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言

一、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第二章 太阳如何升起?——姜文的电影之路

第一节 以不变应万变:姜文的表演个性

第二节 拒绝职业化:姜文的导演原则

第三章 姜文电影的改编策略

第一节 历史的现代思索

第二节 人物的全新塑造

第三节 意象的影像呈现

第四章 姜文电影的叙事变革

第一节 从历史/群体走向个体的文革叙事

第二节 从爱国情怀走向人性批判的抗战叙事

第三节 从家仇国恨走向个人理想的英雄叙事

第四节 主体间性视角下的性别叙事

第五章 姜文电影的个人印记

第一节 姜文电影的时空建构

第二节 姜文电影的“黑色幽默”

第三节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倾向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从追溯姜文的导演之路出发,以“电影作者论”和电影叙事学为理论指导,将姜文电影置于当代电影的文化场域之中,通过电影文本的细致解读——包括对姜文迄今为止导演的四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进行细致的文本分析,深入探析姜文电影的导演风格和叙事变革,进而提出在中国当代环境下姜文能否成长为“中国式”“电影作者”这一问题。
  首先,将姜文电影与原作小说进行比较,探究姜文电影的改编策略和导演意图,在小说向电影的艺术形式与审美转化过程中,姜文实现了三个层面的提炼与升华:历史的现代思索、人物的全新塑造、意象的影响呈现,可见,姜文电影不是简单地将文学作品转化影像艺术,而是立足于个人体验,进而实现极具创造性的电影创新。
  其次,从姜文电影题材类型出发,将其与以往不同代际导演、同一类型题材的电影进行比较,考察姜文独立而自由的艺术创作观念,发现其对同类型电影传统的颠覆,尤其在电影时代叙事上的变革,具体包括四个层面的探析:从历史/民族走向个体的文革叙事、从爱国情怀走向人性批判的抗战叙事、从家仇国恨走向个人理想的英雄叙事、主体间性视角下的性别叙事等。
  再次,本文还通过对姜文电影时空建构、黑色幽默、后现代手法等艺术手法的分析,描摹出姜文电影的个人印记,探析他是如何自由运用、不断创新电影表现手法,如何实现审美的完整统一,如何提炼、表现直指人性的电影主题。
  姜文电影虽然取材于特殊时代,却尽量弱化这种时代大背景,而聚焦人性,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意志,这使得姜文电影的主题能够一以贯之,风格也能鲜明独特,能够与政治化、商业化的电影保持距离。姜文的电影是当今中国影坛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的情势下,考察其电影如何超越传统、保持自我风格,不仅有利于对姜文电影的系统研究,对当代中国电影发展道路的思考也有所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