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供给与需求分析
【6h】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供给与需求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农地产权制度的相关基本概念

1.2.1 产权理论

1.2.2 农地的概念及农地产权结构体系界定

1.3 文献综述

1.3.1 现行农地产权耕度的缺陷

1.3.2 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方向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基本框架

1.4.1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2 论文思路及基本框架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农地产权制度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影响农地产权制度供给的因素分析

2.2 影响农地产权制度需求的因素分析

第三章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供给与需求分析

3.1 农地所有权

3.1.1 农地所有权制度的供给主体分析

3.1.2 农地所有权制度的供给现状

3.1.3 多元主体对农地所有权的利益需求分析

3.1.4 农地所有权制度变迁的困境

3.2 农地使用权

3.2.1 农地使用权制度的供给主体分析

3.2.2 农地使用权制度的供给现状

3.2.3 多元主体对农地使用权的利益需求分析

3.2.3 农地使用权制度变迁的困境

3.3 农地收益权

3.3.1 农地收益权制度供给主体分析

3.3.2 农地收益权制度的供给现状

3.3.3 多元主体对农地收益权的利益需求分析

3.3.4 农地收益权制度变迁的困境

3.4 农地处分权

3.4.1 农地处分权制度的供给主体分析

3.4.2 国家拥有终极的农地处分权

3.4.3 农民拥有的农地处分权现状

3.4.4 多元主体对农地处分权的利益需求分析

3.4.5 农地处分权制度变迁的困境

第四章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思路探讨

4.1 1978年以来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实际路径回顾及效果评析

4.2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思路探讨

第五章 本文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论文研究的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农地产权制度作为农村的基础制度,对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都有着深远的影响。1978年开始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地产权的虚置性与残缺性导致的效率和公平问题日渐突出,对现行农地产权制度进行改革的呼声也不断高涨,但对于如何改革却存在诸多争议。其实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路径的决定力量在于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现行制度安排的巨大收益外部性培育了众多的既得利益集团,包括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村基层干部和房地产商等,农地的取得成本低,而转为城市用地的预期收益高,这些利益集团共同分享了本该由“农民集体”获取的收益,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社会矛盾。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农地产权制度进行深入分析。根据现代产权理论的观点来看,农地产权结构是多维的,它包含了一系列权利项,主要有农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等。本文将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供给与需求的理论对农地产权的每一个细分领域做细致的研究。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农地产权制度的供给主体分析、农地产权制度的供给现状、农地产权制度需求主体的利益需求分析以及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困境分析。透过这些分析笔者认为在我国农地制度改革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在于土地承载的多项职能。例如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职能、地方政府财政职能等,这些职能彼此冲突导致了多元主体对农民农地权益的争夺。因此力图在农地产权制度内部完全解决问题并不太可能,农地产权制度的变革还需要其他相关联制度的变革作配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