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肾内血管病变的系列研究
【6h】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肾内血管病变的系列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HBV-GN肾内小动脉病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引言

材料和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二、资料和方法

结果

一、 HBV-GN肾内小动脉病变发生率及病理改变特点

二、 HBV-GN不同临床表现类型患者肾内小动脉病变发生率比较

三、 HBV-GN不同CKD分期对肾内小动脉病变发生的影响

四、 HBV-GN不同病理类型对肾内小动脉病变发生率的影响

五、 HBV-GN高血压对肾内小动脉病变发生的影响

六、HBV-GN肾内小动脉病变发生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七、HBV-GN肾内小动脉病变发生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讨论

一、HBV-GN肾内小动脉病变的发生率

二、HBV-GN肾内小动脉病变特点

三、HBV-GN肾内小动脉病变影响因素

四、HBV-GN肾内小动脉病变发生的机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肾内小动脉病变对HBV-GN临床和病理表现的影响及其意义

引言

材料和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二、资料和方法

结果

一、 有无肾内小动脉病变HBV-GN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二、 HBV-GN肾内小动脉病变对CKD分期的影响

三、 HBV-GN肾内小动脉病变和病理类型的关系

四、 HBV-GN肾内小动脉病变对临床指标的影响

五、 HBV-GN肾内小动脉病变对病理指标的影响

六、 HBV-GN肾内小动脉病变累及范围对临床病理和指标的影响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HBV-GN肾间质微血管损伤对小管间质病变的影响及C4d在间质微血管壁沉积的意义

引言

材料和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二、 材料和方法

结果

一、 HBV-GN肾内小动脉病变对PTC面积的影响

二、 HBV-GN患者PTC累计面积和小管间质病变的关系

三、 C4d在HBV-GN肾组织内的沉积表现

四、 HBV-GN肾组织内C4d沉积对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影响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肾内小血管病变在CKD中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1、观察HBV-GN肾内小动脉病变,探讨HBV-GN肾内小动脉病变发生率、病变特点及影响因素。
  2、分析肾内小动脉病变对HBV-GN患者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的影响,初步探讨肾内小动脉病变在HBV-GN进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3、观察HBV-GN不同程度肾内小动脉病变患者间质微血管损伤情况;探讨间质微血管损伤和小管间质病变的关系,以及C4d在间质微血管壁沉积的意义。
  【方法】
  1、回顾性分析了299例HBV-G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光镜下双盲法观察其肾穿组织内小动脉病变,并对小动脉病变进行半定量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无肾内小动脉病变组、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比较不同组之间临床病理指标的差异;分析临床病理因素对小动脉病变发生的影响。
  2、随机选取不同程度肾内小动脉病变的HBV-GN患者7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EliVision法)检测其肾活检组织内CD31表达和C4d沉积。采用Image-ProPlus6.0软件对CD31标记的肾间质微血管累计面积进行量化分析,按C4d沉积部位将患者分为无沉积组、单纯小球沉积组、肾小球内和间质微血管壁均沉积组,比较各组间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差异。
  【结果】
  1、299例HBV-GN患者肾穿组织内有小动脉病变者208例,占69.6%,其中轻度15.4%,中度47.2%,重度7.0%;病变类型以小动脉管壁增厚最常见、透明样变及纤维化少见,洋葱皮样变很少见;入球动脉、小叶间动脉和弓形动脉都可累及。CKD1-2期的HBV-GN患者小动脉病变发生率和重度病变发生率与CKD3-5期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GN不同病理类型的肾内小动脉病变发生率不同(P<0.05),以SGN、FsGs最高,MCD/FsPGN最低。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18岁、血尿、高血压、血清肌酐>132.6μmol/l、小球硬化比例≥50%、球囊粘连、新月体形成、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程度2级以上及免疫复合物在血管袢和系膜区同时沉积对肾内小动脉病变发生的影响有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球囊粘连、小管间质病变、IC毛细血管袢和系膜区均沉积是肾内小动脉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2、与肾组织内无小动脉病变者相比,有小动脉病变的HBV-GN患者平均年龄较大(P<0.05)。随肾组织内小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患者血压、血肌酐水平更高及血红蛋白浓度更低,eGFR<60ml/min的患者所占比例逐渐升高。HBV-GN无小动脉病变者病理类型主要以MCD/FsPGN、MsPGN和MN为主,重度小动脉病变者则主要以SGN、MPGN为主;伴有小动脉病变的HBV-GN患者其肾小球硬化比例≥50%、新月体形成、球囊粘连、小管间质病变及IC在毛细血管袢和系膜区均沉积的发生率较高(P<0.01)。
  3、随肾内小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以CD31标记的间质微血管累计面积呈减少趋势,无小动脉病变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间质微血管累计面积分别为:23345±10123,26695±11826,18223±9384,16301±9538,其中轻度组与重度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对应的肾小管间质病变积分逐渐增高,分别为:1.31±1.49,1.69±1.18,3.36±1.73,5.85±1.21,其中轻度组与中度组、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度组和重度组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4d在肾穿组织内无沉积者31例(44.3%),阳性者39例(55.7%),其中间质微血管壁沉积阳性者12例(17.1%)。与无沉积组、单纯肾小球沉积组相比,C4d在肾小球及间质微血管壁同时沉积组间质纤维化积分、小管萎缩积分及肾小管间质病变总积分均显著增大(P<0.01)。
  【结论】
  1、HBV-GN肾内小动脉病变发生率高达69.6%,球囊粘连、小管间质病变、IC在毛细血管袢和系膜区均沉积是小动脉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2、肾内小动脉病变对HBV-GN临床病理表现有重要影响,小动脉病变程度与患者临床病理表现严重程度相平行,肾内小动脉病变是HBV-GN预后不良的病理指标。
  3、HBV-GN早期肾内间质微血管已经发生损伤,间质微血管损伤是肾小管间质病变的重要影响因素;C4d在肾脏不同部位沉积对HBV-GN病理改变有不同影响,在间质微血管壁沉积可加重小管间质病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