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肝纤维化无创模型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预测价值
【6h】

肝纤维化无创模型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预测价值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词与中英文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病例纳入标准

1.2 病例剔除标准

1.3 治疗方案

2 方法

2.1 观察项目

2.2 检测方法

2.3 疗效评估

2.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人口学基线情况

2 Peg-IFNα-2a与Peg-IFNα-2b组结果比较

3 CHB肝纤维化无创模型

3.1 CHB肝纤维化无创模型概述

3.2 CHB肝纤维化无创模型与肝脏穿刺组织病理检查比较结果分析

4 患者人口学、基线水平及动态血清病毒学水平与HBeAg血清学转换关系

4.1 患者人口学特征及血清学基线水平与HBeAg血清学转换关系

4.2 患者动态血清病毒学水平与HBeAg血清学转换关系

5 各模型肝纤维化程度动态变化情况与HBeAg血清学转换关系

5.1 肝纤维化程度变化情况与HBeAg血清学转换关系

5.2 模型中不同肝纤维化程度组HBeAg血清学转换情况

6 HBeAg血清学转换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无创模型的初步研究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初步研究分析48周治疗疗程的Peg-IFNα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疗效的预测因素,并探讨肝脏纤维化无创模型的疗效预测价值。
  方法:连续收集自本中心完成Peg-IFNα(Peg-IFNα-2a,Peg-IFNα-2b)48周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在治疗前1周内、治疗第12周、治疗第24周及终点时的血清学检测,部分患者行肝脏穿刺组织病理检查,通过分析研究其疗效的预测因素。计算AP模型、FIB-4模型、APRI模型、APGA模型及GP模型肝纤维化积分,筛选出可替代肝脏穿刺组织病理检查的模型,并将患者肝纤维化程度按该模型进行诊断分期。通过分析患者基线及肝纤维化积分动态变化与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关系,探讨肝纤维化模型对Peg-IFNα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结果:共纳入113例完成Peg-IFNα(Peg-IFNα-2a、Peg-IFNα-2b)治疗48周的HBeAg阳性CHB患者,研究患者人口学及基线特征与治疗终点HBeAg血清学转换的相关性。比较5种模型,筛选出APGA模型替代肝脏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示性别(P=0.300)、年龄(P=0.919)、ALT(P=0.373)、AST(P=0.669)、ALB(P=0.981)、GLO(P=747)、GGT(P=0.645)、CHE(P=0.967)、PLT(P=0.226)、PT(P=0.541)、CP(P=0.224)、AFP(P=0.109)、基因型(P=1.000)及APGA模型肝脏纤维化量化(P=0.652)均与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无明显相关性,其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基线HBV DNA水平(P=0.031)、HBsAg(P=0.004)、HBeAg(P<0.001),治疗第12周时HBV DNA(P<0.001)、HBsAg(P=0.012)、HBeAg(P<0.001),治疗第24周时HBV DNA(P=0.003)、HBsAg(P=0.014)、HBeAg(P<0.001),以及基线HBV DNA与治疗第12周时差值(P=0.019)、基线HBeAg与治疗第12周时差值(P<0.001)、基线HBeAg与治疗第24周时差值(P<0.001)均与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存在相关性。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治疗第24周HBeAg水平与HBeAg血清学转换有明显相关性(P<0.001)。在治疗第12周时AP模型、FIB-4模型、GP模型积分,及其与基线差值与HBeAg血清学转换无明显相关(P>0.05)。
  结论:Peg-IFNα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在治疗第24周时HBeAg水平可作为Peg-IFNα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肝纤维化无创模型对Peg-IFNα治疗HBeAg阳性CHB48周疗效无明显预测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