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计算机辅助设计镜像修复上颌中切牙虚拟形态的评价
【6h】

计算机辅助设计镜像修复上颌中切牙虚拟形态的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Acronyms]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CAD/CAM的研究现状

2 测量牙表面形态的方法

3 立题依据和研究思路

4. 实验流程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仪器、材料及分析软件

2 实验方法

结果

1 3-D距离测量

2 体积变化率

3 牙冠邻面接触的比较

4 主观评判

讨论

1 修复体形态的评价

2 形态的3-D分析

3 体积变化率

4 邻接面接触参数

5 主观评判与数学分析

6 CAD技术与传统修复的优缺点

7 本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CAD/CAM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镜像模式、生物再造模式以及传统堆蜡修复的前牙全瓷冠虚拟形态与天然牙原始形态的相似程度,为临床选用合适的CAD模式重建前牙形态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上颌中切牙大小形态对称,牙列完整,排列和咬合关系正常,无牙周病的患者20例,分别制取研究模,咬合记录,分离代型,扫描(inEos X5,Sirona)天然牙,记录原始牙体形态。随机选择一颗上颌中切牙,行全瓷冠修复的牙体预备,分别采用CAD镜像(mirror-image,MI)、生物再造(biogenericreconstruction,BR)(CEREC?software v4.2)和传统堆蜡(wax-ups,WU)三种不同方法在每颗预备牙上设计虚拟全瓷修复体,保存MI、BR和WU虚拟修复体和预备前天然牙的图像数据。以天然牙原始形态为标准,应用Geomagic qualify软件的数字化建模方法,分别将MI、BR和WU的虚拟全冠表面形态图像与天然牙原始形态的图像最佳“拟合”,测量3-D距离和牙冠体积变化率,并对三组虚拟修复体的邻接面的接触压力、位置和形状等参数进行等级评估;其次,由口腔医师肉眼观察虚拟修复体形态的美学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主观评判修复体形态与对侧同名牙的相似度和对称性。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三组修复模式下虚拟修复体图像之间的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检验水平α=0.05)。结果:3-D距离测量结果表明,MI(0.062±0.122mm)和BR(0.068±0.147mm)都与WU(0.098±0.151m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与BR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积变化率的统计结果表明,MI(5.7±3.0%)与WU(9.0±6.7%)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与BR(8.1±4.0%)、BR与WU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远中邻面接触等级统计结果,MI和BR组优于WU,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与BR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分结果,MI(85.6±5.4)和WU(86.5±3.9)与BR(78.5±8.0)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与WU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模式生成的虚拟修复体形态优于BR和WU,CAD MI模式能有效的重建天然牙形态,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前牙的软件工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