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P-选择素抑制剂对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超声造影的评价研究
【6h】

P-选择素抑制剂对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超声造影的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普通脂质微泡与靶向脂质微泡的制备与检测

2. 模型的建立与造影

实验结果

1. 微泡的物理学性质及相关性能

2. 二维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3. 超声造影表现

4. 血浆因子及凝血指标检测结果

5. 病理结果

讨论

一、P-选择素、血浆因子与睾丸IRI微血管损伤

二、P-选择素抑制剂-低分子肝素对睾丸中度完全IRI的保护作用

三、超声造影评价睾丸中度完全IRI不同复灌注时间微血管损伤程度

四、低分子肝素干预后睾丸中度完全IRI不同复灌注时间的超声造影表现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P-选择素及其抑制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靶向超声造影的应用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P-选择素抑制剂-低分子肝素对睾丸中度完全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低分子肝素干预前后携P-选择素单抗靶向脂质微泡(TMB-P)造影剂的超声造影表现,探索一种有效、无创评价睾丸微血管损伤的方法。
  方法:
  制备普通脂质微泡(MB)及携P-选择素单抗靶向脂质微泡(TMB-P)造影剂,并检测两种造影剂的物理学性质与相关性能。
  将36只兔子随机分为对照组(S1、S2组)、缺血再灌注组(R1、R2组)及低分子肝素干预组(D1、D2组),共6组,每组6只。S1、S2组随机解剖暴露兔一侧精索后穿线但不结扎。R1、R2组及D1、D2组随机解剖并结扎兔一侧精索,建立术侧睾丸完全缺血模型,缺血4h后对术侧睾丸进行复灌注,其中R1、D1组复灌注1h,R2、D2组复灌注2h。此外,S1、R1、R2组兔子术后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耳缘静脉注入,S2、D1、D2组兔子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300IU/kg耳缘静脉注入。
  各组兔子术前及术后建模成功后均行MB及TMB-P超声造影,采用超声造影量化分析技术分析各组造影参数的变化,包括PI、TP、Slope、MTT、DT/2及AUC,并对比二者评价效果。同时,各组兔子术前及术后均行穿刺取心脏血约3ml,实验室检测血浆vWF、ET-1、NO含量及凝血指标PT、APTT。造影结束后取术侧睾丸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检查,对比观察各组间组织病理学改变及P-选择素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
  脂质微泡相关检测:MB及TMB-P肉眼观呈乳白色悬浊液体,光镜下呈圆形,分布、粒径大小较均一。室温条件下静置30min后,微泡数量减少,粒径大小不一,静置1天后,微泡数量稀疏,粒径小。微泡浓度约(5.66±0.92)×108个/ml。TMB-P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脂质微泡周围环绕一层绿色荧光。
  超声造影表现:术前各组MB及TMB-P各项超声造影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对照组S1、S2组MB及TMB-P各项超声造影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较术前各项超声造影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缺血再灌注组R1组相较S1组,MB超声造影参数PI、Slope、AUC明显增大(P<0.01),DT/2明显延长(P<0.01),TP缩短(P<0.05),MTT延长(P<0.05),TMB-P相较MB各项超声造影参数的变化更为明显,PI、Slope、AUC增大(P<0.01),TP缩短(P<0.01),MTT、DT/2延长(P<0.01)。术后R2组相较R1组,MB超声造影参数PI、Slope、AUC进一步增大(P<0.01), DT/2明显延长(P<0.01),TP缩短(P<0.05),MTT延长(P<0.05),TMB-P相较MB各项超声造影参数的变化更为显著,PI、Slope、AUC增大(P<0.01), TP缩短(P<0.01),MTT、DT/2延长(P<0.01)。
  术后低分子肝素干预组D1组相较R1组,MB超声造影参数PI、AUC减小(P<0.05),TP、Slope、MTT、DT/2有所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MB-P造影相较MB更为敏感地表现各项超声造影参数的变化,PI、AUC明显减小(P<0.01),Slpoe减小(P<0.05),TP延长(P<0.05),MTT缩短(P<0.05), DT/2缩短(P<0.01)。D2组相较R2组,MB造影参数PI、Slope、AUC明显减小(P<0.01),TP延长(P<0.05),MTT、DT/2缩短(P<0.05),TMB-P造影相较MB各项超声造影参数的变化更为显著,PI、Slope、AUC减小(P<0.01),TP缩短(P<0.01),MTT、DT/2延长(P<0.01)。
  血浆检测:术前各组血浆vWF、ET-1、NO含量及PT、APTT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S1、S2组血浆vWF、ET-1、NO含量及PT、APTT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较术前各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R1组相较S1组,血浆vWF、ET-1、NO含量明显升高(P<0.01),术后R2组相较R1组,血浆vWF、ET-1、NO含量进一步升高(P<0.01)。术后D1组相较R1组,血浆vWF、ET-1、NO含量有所下降(P<0.05),P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2组相较R2组,血浆vWF、ET-1、NO含量明显下降(P<0.01),P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病理组织检测:对照组S1、S2组睾丸间质微血管结构清晰,内皮细胞排列紧密,基底膜完整,管腔无扩张。缺血再灌注组R1、R2组睾丸间质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管腔扩张、充血淤血,内见白细胞聚集、粘附于内皮细胞表面,周围间质水肿。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睾丸间质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P-选择素高表达。低分子肝素干预组D1、D2组相较R1、R2组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P-选择素表达量明显减少(P<0.01),睾丸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减轻,管腔内聚集、粘附白细胞数量减少。
  结论:
  1.低分子肝素能够有效抑制睾丸中度完全缺血再灌注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的表达与作用,减轻微血管炎症反应及内皮细胞损伤,维持微血管的完整性。
  2.TMB-P造影相较MB更为有效、敏感地评价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