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超越与突破”——方方小说模式研究
【6h】

“超越与突破”——方方小说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绪论

课题背景

第2章超越“死亡”的“生存”模式

第一节:“生之痛苦,死之安乐”的新生死观

第二节:超越“死亡”模式的形成与意义

第3章颠覆“传统”的“伦理”模式

第一节:“颠覆传统”的伦理记忆

第二节:伦理废墟上的“道德重建”

第4章玩转“性别”的“游戏”模式

第一节:“中性”的游戏圈套

第二节:“智性”诗学叙事

第五章:突破“凡俗”的“哲理”模式

第一节:诗心犹存的凡俗文本

第二节:中西合璧下的哲理倾向

结论:追逐“理性”的话语狂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方方是当前文坛一个不算活跃的作家,她作品的商业性远不及同时期的部分作家。因被划归为“新写实”流派,她的率直理性、独特叙事、另类视角,又成为了新写实中最有争议的一位作家。对于方方的研究,众多学者都是从其题材、流派、内容进行剖析和揭示,研究数量较大,创新性不强。本文试图通过方方小说的类型研究分析她的独特性。纵观她的全部作品,无论是市民题材、情爱题材、知识分子题材、警匪恩怨题材都集中体现“超越与突破”。“超越与突破”不仅是方方对文本的驾御,更是对自己,对自己被命名家所归属的“新写实”流派,对当代文坛的超越。本文将从四个方面系统阐述: 第一章:超越“死亡”的“生存”模式:这一章试图通过“死亡”意象的积极建构展示方方对死亡的独特关注。死亡作为文学题材并不陌生,死亡所表现的消极、恐惧、黑暗、不可避免、无法超脱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面对死亡我们感受是沉重的。然而她的笔下,却一反常态,宣扬死亡是美好的,死亡是令人向往的。生存的困境和艰难,人世的奸诈和悲凉,让可怕的死亡蒙上了一层极乐色彩,似乎死是一种精神的救赎和解脱,是生命的升华,是灵魂自由的开始。在死的世界里,再也没有了人性的扭曲和挣扎,再也没有了利己主义驱使下亲情的沦丧,建构了“生之痛苦,死之安乐”的新生死观。这一反常态的生死观,并不代表方方的消极。相反,更是一种理想主义的重建。同时在她的文本中,大量颠覆传统的生死错位和陌生感,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文本内在张力。 第二章:颠覆“传统”的“伦理”模式:除了死亡意象给读者带来的错位思考,更多的是死亡背后的伦理道德。本章试图通过方方文本的反传统伦理道德,描绘方方荒原般的人生图景以达到伦理废墟上道德重建的希望和可能。在传统伦理记忆里,家是我们最温暖的巢,无论在外面多么艰难,有家就有了希望和温暖。无论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和悲伤,有家就有了依靠。然而,这么温暖的字眼,在方方笔下却是另外一种情形:家是争吵不休,互相残杀的战场、家是利己主义的,自私冷酷的地盘、家给我们带来的是无数心灵的黑洞,是人性的荒原。这种彻底的毫不留情的颠覆传统伦理的叙事,不仅在读者中产生震撼更是让读者作一次心灵的拷问“何处是我家园”。在伦理记忆失范的情况下,方方重在通过毁灭来重建新的道德规范。 第三章:玩转“性别”的“游戏”模式:游戏写作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当代文坛有许多以语言游戏著称的作家。但这里的游戏不是象先锋作家那样做文字游戏,性别也并不是宣传女权思想,而是运用多种写作技巧将沉重的故事以轻松,幽默的笔调写出来,在理性的天空下彰显女性意识,这是方方对自己的超越和突破,也是她的另一副面孔。这种幽默,诙谐的背后依然是刻骨铭心的反思。这些小说的独特叙事更加突出了方方与其他作家的异同。 第四章:突破“凡俗”的“哲理”模式:众多评论者将方方归为新写实,是因为方方小说描写凡俗生活的点点滴滴。但细读文本,给我的感悟是突破“凡俗”。方方虽把笔触延伸到市民阶层这个形而下的层面,但是反思的却是形而上的人生哲理。我们可以通过文本的独特标示,诗词引用,语言表达体会这位“写实”作家诗心犹存的情调。方方超越了生活的“小”,而从小人物的生活中树立一种悲悯的人文关怀,体现了方方的价值立场和文化精神。 总之,本文试图通过超越死亡、颠覆传统、玩转性别、突破凡俗体会和总结作家小说的情节模式、叙事艺术、关注视角、审美情趣、个性气质,以达到全面认识作家作品的目的。 前人对于方方的研究多集中于从题材、内容,流派、人物形象的角度出发,运用文献学,文体学等理论进行分析论证。这些研究成果对方方小说模式研究做出了十分有益的探索。但数量不多,内容不集中,创新性不强。综观方方的全部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她创作的多面和多变,本文试图对她的全部小说作类型研究,以达到整合归纳的效果。以此揭示方方小说的创作个性、叙事特点和审美情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