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诗性思维与《诗》兴的关系研究
【6h】

诗性思维与《诗》兴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第一章诗性思维与诗

第一节诗性思维的源流及其特点

第二节原始的诗性思维与诗的艺术思维的同源性及共同特性

第三节直观的类比思维一原始的诗性思维的基本方式以己度物的本质特点

第二章《诗》兴,已经是一种成熟的艺术思维

第一节兴的概念的提出与流变

第二节对《诗》兴的阐释

第三节《诗》兴,作为一种成熟的艺术思维,是对原始的诗性思维类比思维特征的继承

第三章诗性思维对《诗》兴的影响

第一节诗性思维对《诗》兴形式的影响

第二节诗性思维对《诗》兴诗意表达的影响

第四章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和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思维是人类对自然万物和人类世界的认识和行动方式。观物取象的思维方式是原始先民在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过程中智慧的总结。观物取象反映了原始先民的思维特点:具象直观、类比联想的思维方式,反映了原始人类在生产力极端底下的条件下认识自然万物、了解人类自己的一种原始的方式,它是一种思维的方式,同时必然也影响到原始先民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行为方式。 十八世纪的意大利学者维柯在《新科学》一书中,通过历时动态的考察,揭示了在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原始思维的历史作用。维柯认为,原始的思维具有“诗性”的特点。所谓诗性,是指世界各民族文明开化时期的一种普遍现象和思维的特点。维柯认为这种原始先民思维中具有的“诗的形而上学”、“诗的智慧”是原始先民在与自然万物打交道的劳动实践和生活实践当中、在当时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情况下,依赖感官和简单的思维认知自然万物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它虽然同后来的文明时代的哲学、科学所具有的抽象思维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却又不可避免地是文明时代诸种科学的源头。维柯的研究,充分地揭示了原始时代的先民表现出的“诗性的思维”方式大概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的特点:基本的思维方式--以己度物;与万物同在共感的情感性;形象性;创造性。原始思维产生于原始时代,原始思维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原始人类实践生活中的认识世界和表达意愿的需要,思维的过程也就是主观的愿望表达和情感满足的过程。原始的诗性思维正是凭借人的感官与自然万物打交道所获得的最直接的感受和经验,借助想象来展开思维,从而认识和把握对他们来说异常陌生的原始世界。因此,以己度物是原始的诗性思维的基本方式,形象性是原始的诗性思维的表面特征,情感性是原始的诗性思维的内在驱动力,无处不在的创造性是原始的诗性思维的显著特点,而想象则是原始的诗性思维的最有力的工具。 维柯的研究,及对维柯《新科学》的相关的美学的思维的研究,启发我们注意到诗性思维与艺术思维的共同特性:想象和联想的作用;情感的内在驱动;有象思维的参与:不确定性与创造性无处不在。并且,我们发现,直观的类比思维,是原始的诗性思维的基本方式以己度物的本质特点。我们探究古今对《诗》兴的阐释及其表现出的特点,发现《诗》兴已经具有一种成熟的艺术思维,并且其作为一种艺术思维的表现,表现出与诗性思维的直观类比的本质特点的相似性,而这种相似性绝对不只是一种暗合。 关于兴的概念,是源于最初的三部经典性的著作:一是《周礼》;一是《论语》;一是《毛诗序》。从这些相关的论述我们得以了解兴的最初形态。通过对《毛传》标兴的探讨和研究,我们发现,在毛《诗》传、《诗大序》这里,《诗》更接近于它的本来面目,《诗》更接近于诗歌本身;进一步地分析《毛传》标兴及后人的推论,我们发现,除了从纯音乐(乐理)的角度--“趁声说”,其他各说均表现出诗性思维的特点;与此同时,我们还最终发现,《诗》兴,综合了许多种表现手法和修辞效果,它的含义非常丰富,可以说,《诗》兴之于“诗三百”,已经是一种成熟的艺术思维的表现,通过第一阶段的论述,再借助已有的学者对兴所具有的思维及其产生机制的理论研究的支撑,我们大概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诗》兴是对原始的诗性思维类比思维特征的继承。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诗性思维对《诗》兴的影响,不只是在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对诗意的表达上。一方面,诗性思维对《诗》兴形式的影响是很广泛的:一首诗歌之内的句式类比,形式上表现出明显的诗性思维特点;不同诗歌之间,《诗》兴句之间的句式类比,形式上也表现出明显的诗性思维特点。另一方面,诗性思维的以己度物、情感性、形象性、创造性等特点对《诗》兴诗意表达的具体影响分别体现在:与天地万物同在的自然性;与天地万物共感的情感性;丰富多彩的形象性(包括单质形象与复合形象,静态形象与动态形象等);无处不在的创造性。关于《诗》兴诗意表达无处不在的创造性,具体表现在《诗》兴与正文诗义类比的对应丰富多样:点与面(包含点与点的对应以及面与面的对应两种);正相类比与反相类比;浅表与深层的类比;《诗》兴与正文诗义类比的具体性、不确定性,尤其是这种不确定性,与《诗》兴与正文诗意类比的对应方式的丰富多样性一起,更加表现出《诗》兴参与诗意表达无处不在的创造性。 总之,《诗》兴诗义表达表现出的与天地万物同在的自然性、与天地万物共感的情感性、丰富多彩的形象性和无处不在的创造性,充分地证明了原始的诗性思维的以己度物、情感性、形象性、创造性等特点对《诗》兴参与诗意表达的深刻影响:再加上诗性思维对《诗》兴形式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原始的诗性思维与《诗》兴的关系可见一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