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环境行为学导向下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活力营造研究
【6h】

环境行为学导向下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活力营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图表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范围

1.3 相关研究概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内容

1.6 研究技术路线

2 环境行为学与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的研究概述

2.1 环境行为学相关理论基础

2.2 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解析

2.3 环境行为学对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活力营造的意义

2.4 本章小结

3 环境行为学导向下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现状分析

3.1 调研对象及方法

3.2 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现状调查与分析

3.3 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现状问题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环境行为学导向下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活力营造

4.1 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活力的影响因素

4.2 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活力营造的原则

4.3 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活力营造的策略与主要内容

4.4 本章小结

5 案例分析——上海延中绿地

5.1 项目概况

5.2 上海延中绿地活力分析

5.3 上海延中绿地活力提升建议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立交桥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长时间内将会承担着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责任。立交桥的兴建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并随之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共空间——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面对国内城市公共空间不足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矛盾,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在诞生之际,便被赋予了缓解这一矛盾的重任。那如何将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营造成能满足人们需求的城市空间成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对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活力营造进行探讨,希望通过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活力的营造,使之成为人们生活、休闲娱乐的好场所。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首先,通过对环境行为学以及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活力相关知识的阐述,奠定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2)然后,以深圳市中心区立交桥、长沙市中心区立交桥作为研究对象,在现场勘察以及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对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可达性、空间利用形式、景观环境质量、公共设施以及公共活动进行分析,旨在确定现阶段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活力现状以及现存的问题,为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活力营造提供现实依据。
  3)最后,综合理论基础与现实存在的问题,根据环境行为学、城市生态学、城市公共空间营造的相关知识,提出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活力营造的原则与策略。其中原则主要包括整体性原则、生态性原则等一般性原则以及人本性原则、多元交混原则、公共生活原则以及互动性原则等特殊性原则。策略主要包括了合理进行空间组织,创造多元化活动场所;鼓励公众参与,营造互动性景观;合理配置公共设施,提供日常活动支持;合理进行夜景照明设计,提供夜间活动支持。并从空间组织、景观设计、公共设施以及夜间照明四方面重点阐述活力营造的具体手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