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对哮喘模型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6h】

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对哮喘模型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声明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2实验方法

2实验结果

2.1哮喘模型鉴定

2.2正常及哮喘小鼠BMDC形态、表面标志物及功能的差异

2.3双歧杆菌WPG作用后DC形态、表面标志物及功能的变化

2.4双歧杆菌WPG作用的时间-效应规律观察(见表5、图6)

3讨论

3.1小鼠哮喘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3.2正常及哮喘小鼠BMDC的差异

3.3双歧杆菌WPG对正常及哮喘小鼠DC的免疫调节作用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附 图

文献综述 肠道树突状细胞对肠道菌群的识别和作用

致 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以哮喘小鼠为动物模型,通过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Whole Peptidoglycan,WPG)与正常及哮喘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BMDC)共培养,探讨双歧杆菌WPG对小鼠BMDC的免疫调节作用以及WPG作用的时间-效应规律,揭示以双歧杆菌为代表的益生菌防治过敏性疾病的可能性机制。 方法:随机将Balb/c小鼠分成正常鼠组和哮喘鼠组,每组8只,模型建立后无菌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GM-CSF和IL-4联合诱导七天生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将细胞分为WPG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其中WPG组加入双歧杆菌WPG5μg/ml,阳性对照组加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1μg/ml、阴性对照组仅加入培养液,24小时后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标志物CD11c、CD86及MHc-Ⅱ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MLR)检测DC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ELISA法测定DC培养上清中IL-12、IL-10的分泌水平;在正常小鼠WPG组DC加入WPG后0h、12h、24h、36h、48h、60h、72h收集培养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上清中IL-12及IL-10的分泌水平,以观察WPG作用的时效性。 结果: 1.正常与哮喘鼠阴性组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分泌IL-12及IL-10的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鼠阳性组比,哮喘鼠阳性组DC表面标志CD86表达高而MHC-Ⅱ表达低,MLR、分泌IL-12及IL-10的量降低(P<0.05)。在WPG作用下,正常鼠DC表面标志CD86、MHc-Ⅱ表达同阳性组无差别,MLR、分泌IL-12及IL-10的量高于阴性对照组但低于阳性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鼠WPG组DC表面标志CD86表达低于哮喘鼠阳性组,MLR、分泌IL-12、IL-10的量高于哮喘鼠阴性组及阳性组(P<0.05),但低于正常鼠WPG组及阳性组(P<0.05)。 2.双歧杆菌WPG与正常小鼠BMDC共培养,在不同时间点测培养上清液中IL-12、IL-10的量,结果发现IL-12、IL-10的量在24小时内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多,24小时达高峰,24小时后呈逐渐下降趋势。 结论: 1.本研究通过建立哮喘小鼠动物模型发现,哮喘小鼠DC存在成熟及功能缺陷。在双歧杆菌WPG作用下,哮喘鼠DC功能得到一定修复,促进了Th1/Th2平衡;但双歧杆菌WPG的免疫调节作用有一定限度,不能使哮喘鼠DC的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2.双歧杆菌WPG的作用存在时间-效应关系,提示益生菌制剂只能在有效时间内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