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课改视野下高中历史学科能力探讨——以重庆高考试卷为中心
【6h】

新课改视野下高中历史学科能力探讨——以重庆高考试卷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2实践意义

1.3国内研究综述

2高中历史学科的一般能力

2.1记忆历史知识的能力

2.1.1记忆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

2.1.2记忆历史时空、线索、脉络的能力

2.2阅读理解历史学科知识的能力

2.2.1能够阅读课文、图文材料、课外读物的能力

2.2.2准确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

2.3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2.3.1对历史信息准确的解读

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学科的专业能力

3.1 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

3.1.1 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历史事物

3.1.2 运用历史知识,得出历史结论

3.1.3 以古鉴今,认识社会现实

3.2 使用历史语言的能力

3.2.1 客观的叙述历史事实

3.2.2 准确的表达历史概念

3.2.3 对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做出正确的阐释

3.3运用唯物主义史观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3.3.1 客观公正的看待历史问题。

3.3.2 运用唯物史观对历史观点作出评价

3.3.3 对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4提升高中历史学科能力的措施

4.1 加强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

4.1.1 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

4.2 注重对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4.2.1 大量阅读历史学者的论著,形成自己的看法

4.2.2 具有跨学科视野,注重多学科的融合。

4.2.3 在教学中运用SOLO分类评价法

4.3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自2004年起,全国开始逐步实施新课程改革,距今已十年有余。新课改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新课标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提到:“通过历史必修课,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标打破了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把能力的培养放在了突出位置。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注重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为了更好的推广新课程发展理念,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改变以往的满堂灌方式,从课堂的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启发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引导历史话题的能力;学会剖析历史事件的主客观因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其做到融合贯通,举一反三,从历史课堂中吸取精华,真正做到以史为鉴。
  新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要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历史教学中也产生了一些质疑,尤其是对历史高考试题的质疑。有部分学生家长乃至老师认为高考历史试卷不是在考历史,而是在考语文。毫无疑问,高考历史试卷肯定是涉及与历史相关的内容,那为何会产生质疑之声呢?
  笔者认为,这是家长与老师对历史学科能力的理解上存在误解。相比以前,现在的历史试卷有很大的不同。以往只要你熟记历史知识点就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现在的历史试卷则着重考察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基础知识。针对过去考试内容所表现的“难、窄、旧”的特点,新课程提倡“新、活、宽”。历史学科能力包含了人文学科的一般能力,如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同时更体现了历史学科的专业能力。部分学生家长和老师对于历史学科的误解大概在于此。历史试卷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将各种能力融为一体,以求能客观公正的考察学生的历史学科综合水平。
  本文从新课改的视野出发,将历史学科能力区分为人文学科的一般能力和历史学科的专业能力。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笔者的一些浅薄观点,并结合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对其逐一进行解读。希望通过本文的拙见能够减少部分学生家长和老师对于历史高考试卷的误解,帮助老师在课程改革实践中不断学习,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除此之外,笔者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也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仅供老师和学生在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