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活动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6h】

活动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2 活动教学法概述

2.1 活动教学法概念分析

2.2 理论基础

2.3初中使用活动教学法的必要性

3 活动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3.1 活动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3.2 活动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以川教版为例)

4 活动教学法在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4.1 课前准备不足

4.2学生参与度不高

4.3 过于程序化

4.4教学任务与课堂学时的矛盾

4.5学生自觉性与组织性的欠缺

4.6学生互动灵活配合的欠缺

4.7抄袭现象

4.8硬件设施的欠缺

4.9作业与学生实际情况的矛盾

5 活动教学法在运用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5.1 师生认同是教学的前提

5.2 克服定势思维的消极影响

5.3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5.4 注重历史课代表的作用

5.5 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6 结论

6.1 观点

6.2 研究发展趋势

6.3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活动教学法是以学生认知能力、价值观念以及情感培养等素质的发展为目的,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心设计与组织,以学生自身发展特点与兴趣点为基础,创设与课堂内容相契合的多样化的情境活动,让学生独立体验并积极参与的活动。本文基于初中生独特的心理特点与内心需求,选择了初中生历史课堂作为活动教学法运用的平台,对其课堂设计、课堂实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与分析,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第一部分对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与不足进行了叙述,其中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选择了初中阶段、历史学科予以活动教学法研究。
  第二部分对活动教学法概念进行了界定,另外,对活动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使用的必要性以及理论基础分别进行了阐述。
  第三部分叙述了活动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使用情况。其中,就活动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不同表现形式作出了系统化阐述,其表现形式主要有角色扮演、课堂自由空间的发挥、师生角色对换、布置实践作业以及第二课堂的运用等,另外以《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与《商鞅变法》为例,对活动教学法在历史课堂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详细设计。
  第四部分对活动教学法在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就其需要注意的问题,认为存在教学任务与课堂学时间矛盾、学生自觉性与组织性欠缺、学生互动灵活配合欠缺的问题、存在抄袭现象、硬件设施欠缺、作业与学生实际情况存在矛盾的问题。
  第五部分围绕师生彼此认同、克服定势思维的消极影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注重历史课代表作用以及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第六部分就本文观点进行了总结,并就活动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未来研究趋势做出了分析。

著录项

  • 作者

    罗英姿;

  •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
  • 学科 学科教学(历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沈双一;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中国历史;
  • 关键词

    普通初中; 历史课程; 活动教学法;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