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迁川工厂联合会研究(1938-1949)
【6h】

迁川工厂联合会研究(1938-1949)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1.绪论

1.1课题的学术意义与应用意义

1.1.1学术意义

1.1.2应用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著作类

1.2.2论文类

1.3时间界定

1.4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创新点

1.4.2不足之处

2.抗战初期的工厂内迁与迁川工厂联合会的成立

近代中国的沿海工业在1937年以前发展势头较好,而全面抗战爆发后,沿海工业面临着种种危机,为了保证前

2.1迁川工厂联合会成立的背景——工厂内迁

2.1.1工厂内迁的尝试

2.1.2工厂正式内迁

2.2迁川工厂联合会的成立

3.迁川工厂联合会的运行机制

迁川工厂联合会作为工业界社团组织,会员工厂在迁川工厂联合会中及其重要。在迁川工厂联合会内,对会员工厂

3.1会员工厂的入会与退会

3.2机构设置

3.3会费

4.迁川工厂联合会与内迁工厂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4.1协助会员工厂的选址与建厂

4.2申请减免各项税收

4.3招雇和培训技工

4.4举办迁川工厂出品展览会

4.5解决会员工厂生活问题

4.6协助会员工厂购买原料

5.迁川工厂联合会与内迁工厂复员

5.1协助会员工厂复员

5.2推动民营工厂优惠承购敌伪工厂

5.3争取日本赔偿物资

5.4呼吁民主与和平建国

5.4.1民主建国会成立

5.4.2民主建国会主要政治活动

6.迁川工厂联合会的贡献与不足

6.1迁川工厂联合会的贡献

6.1.1促进了迁川工厂的恢复与发展

6.1.2参与慈善活动,稳定大后方社会

6.1.3为各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

6.1.4促进重庆工业化进程

6.2内部管理不足

7.结语

参考文献

1.王璐扬 《探析谭嗣同思想中的“平等观”》[J] 《中外交流》,2017(1)。

致 谢

独 创 性 声 明

展开▼

摘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沿海地区的工业遭受着日本帝国主义势力的摧残,为支持全面抗战,保证前线的军需供给以及充实后方的生产,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与上海的工业界开始动员沿海工业内迁,内迁工厂迁移至后方,生产的恢复、发展和战后工业复员中各种问题接踵而至,需要通过建立一个社团组织来管理后方的内迁工厂,迁川工厂联合会正是在这一环境下应运而生,它为适应抗战建国需要而建,一直协助着内迁工厂在后方恢复生产与发展,开展了一系列的经济、政治、社会活动,当时的后方工业界对其赞赏有加,凭借着自身实力成为大后方著名的实业界社团组织之一。 迁川工厂联合会在重庆存在的十年间,从其成立,到协助会员工厂恢复生产与发展,帮助会员工厂复员以及呼吁和平民主方面,沟通政府与会员间的联系,保护会员合法利益,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提高会员对形势的认识并组织参加政治活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满足前后方军需民用和整个大后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有效地组织了战时工厂内迁和战后工业复员工作,保证了轰炸时期会员工厂的生产有序进行,并积极参与后方慈善活动,倡导民营工业企业积极捐款献金,为后方工业技术人才提供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其凭借会员工厂在后方工业界的影响力,促进重庆工业化的发展。 由于战后政局的变化,迁川工厂联合会也开始参与到政治活动中来,与中华职业教育社一起成立民主建国会,追求民主与自由,倡导和平建国,积极推动了政治协商会议的顺利召开。 然而,迁川工厂联合会在发展过程中,其内部管理上的疏忽,导致干事专权,大大地减弱了其在会员厂家中的影响力。不过经过整顿,迁川工厂联合会继续在后方工业界发挥着作用。随着战后厂矿复员,迁川工厂联合会的会员工厂也纷纷迁回原地。

著录项

  • 作者

    王璐扬;

  •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近现代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常云平;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工厂;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