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体裁读后续写在初三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6h】

不同体裁读后续写在初三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问题

为了探究不同体裁读后续写在初三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以下研究问题:

1.4 结构安排

2 文献综述

2.1 读后续写教学相关研究

2.1.1 国外研究

2.1.2 国内研究

2.2 体裁与读后续写教学相关研究

2.2.1 国外研究

2.2.2 国内研究

3 理论基础

3.1协同理论

所以交互协同理论为理解二语习得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这个理论表明在协同过程学习可以打破理解与产出的不平

在读后续写任务中,学习者阅读的是地道的英语,明显优于他们自己的英语水平。为了成功的续写出故事,

3.2 输入输出教学理论

新修辞学派代表人物Miller(1984)将体裁鉴定为“修辞行为的典型”并指出语篇概念的核心并不是语

裁的结构形式作为研究重点,而是从体裁形成的社会情景角度出发,重点分析语篇所能实施的社会行为和目的。其

3.3.2 体裁分析

4 不同体裁读后续写的研究设计与实施

4.1 研究设计

4.1.1 研究对象

实验受试为河北省某初中三年级两个班的132名中国学生。选取其中的一个班作为实验班,这个班是本人实习所

4.1.2 研究时间

4.1.3 研究工具

4.1.5 研究过程

4.2.1 记叙文案例实施

4.2.4 应用文案例实施

5 研究结果与讨论

5.1 数据收集与分析

5.1.1 评分统计结果分析

表5.1 实验班作文成绩前测和后测对比

表5.2 实验班作文成绩前后测配对样本t检验

5.1.2 问卷调查分析

5.1.3 访谈分析

5.2 教学实施的反思

5.2.1 抓住不同体裁的特点

在读后续写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首先弄清楚阅读文本的体裁,根据阅读文本的体裁来确定续写

5.2.2 应用记叙文体裁的读后续写时,要抓住细节描写

学生比较喜欢阅读记叙文体裁的文章,记叙文体裁的文章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但学

5.2.3 应用说明文,议论文体裁的读后续写时,要先介绍背景知识

5.2.5 应用不同体裁的读后续写时,教师要给予解题指导

6 结论

6.1 研究的结论

(3)应用说明文,议论文体裁的读后续写时,要先介绍背景知识

6.2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读后续写文章

附录E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

摘要

听说读写是一个整体,然而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过于注重阅读,忽视写作。很多学校的教师把大部分时间放在阅读教学上,而对于写作教学花费时间较少,读后续写这种新型的写作方式,很巧妙的把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英语的学习。然而,从目前来说读后续写这种题型主要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较少。对于将不同体裁的读后续写如何应用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也没有一个完整的设计。 根据此现状,本文研究的问题:1.不同体裁读后续写在初三英语写作教学中如何应用?2. 不同体裁读后续写的应用效果如何?例如:学生的写作成绩是否有提高?学生的写作态度是否发生改变?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本文研究,笔者试图以九年级英语教科书为载体,结合读后续写相关理论,以河北省邢台市第十二中学初三年级(2)班学生为教学实施对象,进行实验研究。本教学案例实施过程为三个月左右,在实验班按照设计的不同体裁读后续写的教学案例实施教学,并进行反思。同时根据成绩的对比,问卷和对教师的访谈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最后得出结论。 研究表明,不同体裁的读后续写在应用之后,更有助于提升中分段学生的写作成绩,改变学生的写作态度。记叙文体裁的读后续写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但不同体裁读后续写在应用的过程中,学生更喜欢记叙文体裁的读后续写且记叙文体裁的读后续写更易于实施。读后续写比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更适合初三英语写作教学,因为它可以使输入与输出相结合。但通过教学反思发现,应用此法要注意几点:1. 抓住不同体裁的特点2.应用记叙文体裁的读后续写时,要抓住细节描写 3.应用说明文,议论文体裁的读后续写时,要先介绍背景知识4.应用应用文体裁的读后续写时,要注意格式,语言表述 5.应用不同体裁的读后续写时,教师要给予解题指导。本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论文的教学设计不是很完善;调查对象范围有限,样本较少;实验实施时间较短,无法进一步的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今后在将不同体裁的读后续写应用到教学中时,教师应注意这些问题,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从而把不同体裁的读后续写更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的英语写作教学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