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庆南岸滨江区域近代建筑风貌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6h】

重庆南岸滨江区域近代建筑风貌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1绪论

1.1研究的意义

1.1.1研究的缘起

1.1.2相关概念

1.1.3研究的意义

1.2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

1.2.2国内研究

1.3研究的基本框架

1.3.1研究内容

1.3.2研究方法

1.3.2研究框架

2重庆近代建筑的发展及类型、分布研究

2.1重庆的地理、历史及文化背景

2.1.1重庆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和气候特点

2.1.2重庆的历史沿革

2.1.3重庆的人文环境与传统文化精神

2.2重庆近代建筑发展的时间界定及阶段特征

2.2.1近代建筑史的基本认识

2.2.2重庆近代建筑发展的特点及时间界定

2.2.3开埠前的传教区

2.2.4开埠后到抗战前的商埠

2.2.5抗战时期的陪都

2.3重庆近代建筑的类型调查

2.3.1本地固有建筑类型的拓展

2.3.2宗教建筑

2.3.3医疗建筑

2.3.4政令建筑

2.3.5金融建筑

2.3.6产业建筑

2.3.7文教建筑

2.3.8居住建筑

2.4重庆近代建筑的分布及区域发展差异

2.4.1重庆近代建筑的分布概况

2.4.2以政令、金融、文娱建筑为主体的渝中半岛商业区

2.4.3以宗教、居住、产业建筑为主体的江北城区

2.4.4以宗教、商埠、居住建筑为主体的南岸区

3南岸滨江区域近代建筑风貌的历史沿革及现状环境

3.1南岸滨江区域近代建筑风貌的历史沿革

3.1.1南岸滨江区域近代建筑风貌的历史概况及分布情况

3.1.2南岸滨江区域近代建筑风貌形成及发展的诱因

3.1.3南岸滨江区域近代建筑风貌的特征演变

3.2南岸滨江区域近代建筑风貌的保存现状

3.2.1南岸滨江区域近代建筑风貌的历史差异

3.2.2南岸滨江区域近代建筑及街区的质量现状

3.2.3南岸滨江区域近代建筑及街区的环境现状

3.2.4“南滨路”的建设对现存近代建筑风貌的影响

3.2.5南岸滨江区域近代建筑及街区的发展趋势

3.2.6南岸滨江区域与相似区域的近代建筑风貌现状比较

3.3南岸滨江区域近代建筑风貌的现状成型因素

3.3.1自然环境因素

3.3.2经济水平因素

3.3.3城市建设因素

3.3.4管理力度因素

3.3.5技术理论因素

3.4南岸滨江区域近代建筑的空间环境分析

3.4.1选址特色

3.4.2山地空间的处理特色

3.4.3平、立面的处理特色

3.4.4建筑外部环境的处理特色

3.5南岸滨江区域近代建筑的营造技术及装饰艺术分析

3.5.1营造技术

3.5.2装饰艺术

3.6南岸滨江区域近代建筑风貌的文化特征分析

3.6.1山地与滨水特征

3.6.2殖民式特征

3.6.3中西建筑文化碰撞特征

4南岸滨江区域近代建筑风貌的价值及保护与发展的目的和意义

4.1南岸滨江区域近代建筑风貌的再认识

4.1.1南岸滨江区域近代建筑风貌的属性

4.1.2南岸滨江区域近代建筑风貌的价值定性

4.2南岸滨江区域近代建筑风貌的价值

4.2.1近代建筑的价值

4.2.2近代历史街区的价值

4.2.3环境景观的价值

4.3南岸滨江区域近代建筑风貌保护与发展的目的和意义

4.3.1城市文脉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4.3.2改善传统街区的市政设施,提升经济水平

4.3.3发掘历史文化信息,塑造南岸滨江区域历史人文风貌格局

4.3.4作为中央商务区的生活服务区需要

5南岸滨江区域近代建筑风貌保护与发展的策略研究

5.1南岸滨江区域近代建筑风貌保护与发展的原则

5.1.1整体保护与动态保护原则

5.1.2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原则

5.1.3还原历史风貌原则

5.1.4开发适度原则

5.1.5社会结构延续原则

5.2南岸滨江区域近代建筑风貌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2.1大规模城市改造与可持续发展宗旨向悖

5.2.2政府保护制度不健全

5.2.3一切让位于交通的发展思路值得反思

5.2.4形象政绩风

5.2.5规划设计缺乏科学性

5.2.6民众保护意识不足

6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南岸滨江区域上新街街区近代建筑调查表

附录B:南岸滨江区域下浩街区近代建筑调查表

附录C:南岸滨江区域玄坛庙街区近代建筑调查表

附录D:南岸滨江区域弹子石街区近代建筑调查表

附录E:南岸滨江区域其他近代建筑调查表

附录F:1891年西方教会势力侵入重庆情况表

附录G:1890-1911年在重庆设立的机构表

附录H:文物遗迹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生物因素坏的抽样调查表

附录I:文物保护状况调查统计表

附录J:文物遗迹受到技术因素损坏的抽样调查统计表

附录K:1996-1998重庆市文物保护经费-览表

展开▼

摘要

随着“南滨路”的开工建设,重庆主城最后一块滨水区域(南岸滨江区域)进入了城市大发展的洪流。南岸滨江区域的历史沿革可以说代表了重庆历史发展的一些典型特征,同时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在这个区域内蕴藏了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和物质环境景观,体现了重庆社会经济及人文环境发展的历史脉络。特别是大量的近代历史资源和传统街区空间形态,在如今大规模旧城改造的背景下得以保留,实属不易。但随着重庆的直辖所带来的新一轮建设高潮,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盲目以经济为主导的建设思路忽视了对城市文脉的保护和经营,已经开始造成了城市文化资源的流失。 南岸滨江区域现存的历史人文环境主要以近代历史作为其代表特征,它记录了重庆近代以来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方面的变迁,反映了由此带来的社会、文化、思想形态的变化,是现阶段重庆开展城市旅游开发的宝贵资源,也是重庆建设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运用了目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基本研究理论,在广泛地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历史资料,对南岸滨江区域近代建筑及街区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从现状矛盾和解决方法这两个方面,探讨了南岸滨江区域近代建筑及街区的保护原则与发展模式。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重庆近代建筑的发展及类型、分布研究。深入分析了重庆近代建筑历史发展的影响因素,对其体现的阶段性建筑文化特征进行了阐述,同时对现存建筑的类型、分布进行了归纳整理。 第二部分,南岸滨江区域近代建筑风貌的历史沿革及现状环境。首先回顾了南岸滨江区域的发展历史,总结了其形成特点及特征演变情况。然后对现状进行了整体说明,同时对造成现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对建筑空间、环境、技术、装饰几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后,最后总结出南岸滨江区域近代建筑风貌的文化特征。 第三部分,南岸滨江区域近代建筑风貌的价值及保护与发展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对南岸滨江区域近代建筑风貌再认识,进行了价值定性,在定性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风貌具有的各方面价值,从而认定其保护与发展的目的和意义。 第四部分,南岸滨江区域近代建筑风貌保护与发展的策略研究。提出保护与发展原则,对策略的制定指明方向,同时强调出目前保护与发展工作中的所面临的难点、重点及应避免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对各种问题进行阐述。从“硬”(具体建设措施)和“软”(制度、规范)两个方面,来探讨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法。最后提出个人在保护与发展问题上的几个构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