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代“罪己诏”的伦理意蕴研究
【6h】

汉代“罪己诏”的伦理意蕴研究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意义

第一章 汉代罪己诏的产生及文本分析

一、汉代罪己诏的时代背景

二、汉代罪己诏的思想基础

(一)“敬天”、“明德”、“保民”的思想

(二)传统修身正己的思想观念

(三)阴阳五行与谶纬思想

(四)董仲舒的政治哲学思想

三、汉代罪己诏的文本及结构分析

(一)“诏”及其文本结构

(二)汉代罪己诏的类型及分类依据

(三)汉代罪己诏的特征

第二章 “在予一人”:汉代“罪己诏”的“皇权”立场

一、“承天地”:皇权之“名”

1.爵号:“俱命于天”

2.改制:“明天之命”

3.郊祀:“承天行化”

二、“保宗庙”:皇权之“实”

1.“奉”:宗庙

2.“牧”:蒸民

三、“称朕意”:天子的特权

1.恩赐

2.刑罚

第三章 “养育群生”:汉代“罪己诏”的“近民”思想

一、明政事:“极言无讳”以“近民”

1.“举贤纳谏”

2.“议与重臣”

3.“明察申敕”

二、力本农:“祗事不怠”以“近民”

1.主赈济

2.减徭赋

3.缩官用

三、崇教化:“加赐三老”以“近民”

1.立教化之官

2.广开教学科目

第四章 “慎身修永”:汉代“罪己诏”的“正己”方法

一、“勉思天戒”:“天人合德”

1.协序阴阳

2.明于礼乐

二、“靡有骄色”:“忠君孝亲”

1.尽忠

2.行孝

三、“惟德菲薄”:反求诸己

1.“谦”

2.“畏”

3.“改”

结语:关于“罪己”的自省与“自省”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西汉文帝元年正月,我国历史上第一份“罪己诏”正式颁布,随后,“罪己诏”的颁发成为“诏令”的一种常态。在遭遇自然灾害、战事纠纷、政治失误、德行有亏等情况时,皇帝便会发布“罪己诏”以“自省”。据史料记载,两汉四百余年共发布88份“罪己诏”,其中,灾异罪己诏30份,政过罪己诏34份,以灾异和政过罪己诏为基础的混合型罪己诏16份,失德罪己诏8份。这些“罪己诏”涉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我国传统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深厚的伦理意蕴。汉代“罪己诏”,是汉代统治阶级借鉴三代以来的“罪己”思想、秦朝的“诏令”制度,而孕育发展起来的一种“诏令”文书,是基于汉代平民政权登上历史舞台,却肩负维护“大一统”政治统治的现实需要。所以,汉代“罪己诏”首先对皇权的合法性问题进行了论证,强调“在予一人”,是汉代“罪己诏”的“皇权”立场,以“承天地-保宗庙-称朕意”的论证结构论述了皇权的特殊性和权威性;其次,汉代“罪己诏”强调“天高皇帝近”的爱民、重民思想,从政治建设、民生经济、文明教化三个方面上的“养民”,以获取最广泛的政治基础;继而,汉代“罪己诏”强调以“天-人-己”这样一种逻辑结构的“正己”方法,实现对政治权力和社会资源的调整,达成“慎身修永”政治目的。最后,不得不说,“罪己诏”作为皇帝在天灾、政过、失德等情况下颁布的诏书,它拉近了皇帝与臣民的关系,也加强了皇帝对百姓生活的关照。在一定程度上,它的确算是勤政爱民、仁政治理的政策表现。但是,汉代“罪己诏”始终是中国传统君主专制政权的统治工具,具有宗教性、虚伪性、等级性等局限性。追古抚今,汉代“罪己诏”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可谓是优劣共存,如何吸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政治建设历程中的优秀成分,如何将“罪己”发展成为一种“正己”、“自省”的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著录项

  • 作者

    冉英;

  • 作者单位

    湖南工业大学;

  • 授予单位 湖南工业大学;
  • 学科 伦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冷兰兰;
  • 年度 202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汉代; 罪己诏; 伦理意蕴; 皇权; 近民; 正己;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AI论文写作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