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小学校教室光环境的调查与研究
【6h】

中小学校教室光环境的调查与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流程

2 中小学教室光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分析

2.1 引言

2.2 国内中小学教室自然采光的基本要求

2.3 国内中小学校教室光环境人工照明的基本要求

2.4 国内外中小学教室照明相关标准的比较

2.5 本章小结

3 重庆市部分中小学校教室光环境调查与分析

3.1 中小学教室光环境调查研究对象及方法

3.2 调研数据汇总

3.3 现状调研数据的初步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中小学校教室光环境综合评价的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教室光环境模糊综合评价

4.3 工程实例分析

4.4 中小学教室光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的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中小学校教室光环境的改造建议

5.1 天然光的控制与调节

5.2 人工照明的改造建议

5.3 DIALux仿真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展开▼

摘要

根据200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学生的近视率同2000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大城市的学生近视患病率显著提高。教室的光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和教师的视觉作业完成效果,良好的光环境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减少视觉疲劳,保护青少年学生的视力。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正处于养成正确用眼习惯的重要阶段,科学合理的光环境设计对于他们视力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国内外对中小学校教室光环境质量的调研及评价尚缺乏针对性研究。针对这一现状,本文结合重庆市部分中小学校教室光环境的实地调研结果,建立了中小学校教室光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基于查阅国内外室内光环境设计资料及文献的基础,提出了中小学校教室光环境设计及改造建议。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
  ①通过对重庆市10所中小学校25间普通教室进行实地调研、结合数据分析结果、根据现行的国家相关标准及规范,对中小学校教室的光环境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黑板照明问题十分严重,人工照明也不理想,与国家新标准有一定差距。
  ②通过模糊数学及问卷调查的方法确定综合评价体系的十个评价指标,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最终建立中小学校教室光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实地调研学校中的两个典型教室光环境质量进行评判。通过专家评分法对该模型进行可行性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有效评判某教室光环境质量合格与否,也可比较几个教室光环境设计方案的优劣。
  ③针对中小学校教室光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综合大量技术资料,结合现场调研的数据及观察分析,对中小学校教室的采光现状、桌面照度、照度均匀度、黑板照明及眩光,提出一些设计想法及改造建议,以供照明设计师在设计时参考。根据所提建议,利用DIALux照明仿真软件对某学校的人工照明改造方案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改造建议的可行性,确定了最佳的改造方案。
  本论文针对中小学教室光环境进行了研究,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为今后评判教室光环境合格与否以及教室光环境的改造效果提供了方法及依据。提出的改造建议对今后学校教室的工程施工及改造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