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中小城市教室声环境研究——以福清市4所典型中小学校为例
【6h】

中国中小城市教室声环境研究——以福清市4所典型中小学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背景

1.4 研究目标与方案确定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2章 教室声环境的影响因素及评价

2.1 影响教室声环境的因素及评价参数

2.2 各类标准和规范对于声学参量的规定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教室声环境的客观测量

3.1 背景噪声测量

3.2 室内空场混响时间测量

3.3 测量点布置及学校概况

3.4 客观数据结果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主观问卷设计与分析

4.1 问卷设计理论基础

4.2 教室声环境问卷设计

4.3 问卷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教室声环境的模拟与改造

5.1 教室声环境模型

5.2 教室声环境改造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中小学教室声环境调查问卷

附录B 教室编号对应教室名称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教室声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关于教室声环境的研究一直是建筑声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尤其是随着研究手段和技术的提高,对于教室声环境研究深度也逐渐加大。教室服务的人群众多,对于未成年人这一群体来说,由于身心均处于发展阶段,对教室声环境的要求与成年人不尽相同,对于未成年人教室的声环境研究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究力量。我国幅员辽阔,仍有大部分的学校存在于三线城市乃至乡村地区,对于这些学校的教育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同一线发达城市相提并论,对于此类地区学校声环境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对我国三线城市的中小学校教室声环境做以调查,找到目前教室声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合的解决办法。为此,本文选取了我国的福清市,对当地4所中小学校的教室声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客观声学测量包括两种条件下的教室空场背景噪声、教室空场混响时间、语言传输指数 STI等参数。同时对所处教室的学生发放了主观问卷。通过主客观所得数据的对比处理,探讨教室声环境的客观参数和学生主观感受之间的关系。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概括如下: 1)对中小学校教室声环境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了解目前学术上常用的研究方法和分析角度,以及该学科的研究趋势; 2)对本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参数进行了适用性的研究,确定适合本次研究的声学测量参数; 3)对选定的研究对象进行声学客观测量和主观问卷的调查,并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 4)利用声学模拟软件对实测教室进行声学改造的模拟分析,提出改善教室声环境的具体意见,以及对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声环境质量进行对比研究; 5)对未来该学科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通过研究得出,我国中小城市的教室声环境质量不能很好地满足国家的标准。教室声环境普遍存在声学问题,如混响时间过长,背景噪声过高,语言清晰度不够等问题。对主观问卷结果的分析显示室内噪声源“室外同学玩耍声”、“室内其他同学的说话声”和“桌椅挪动声”能够显著降低对声环境的满意度。最后,通过软件模拟,经过实验模型对比,对教室声环境提出了能够满足国家和国际标准的改造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