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城市公共墓园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6h】

中国城市公共墓园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图表目录

1绪 论

1.1研究缘起

1.2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阐述

1.3国内外墓园现状

1.4研究目的与意义

1.5研究方法与内容

2 中西方墓园文化及历史沿革概述

2.1中西方丧葬文化史及生死观概述

2.2小结

3 墓园的特征及国内墓园问题研究

3.1墓园的特征

3.2明确国内墓园存在的问题

4案例分析

4.1案例认知和分析方法

4.2国外墓园分析

4.3国内墓园分析

4.4国内外墓园比较

5墓园景观规划设计策略及发展趋势研究

5.1之上而下的职能、规模及区位规划

5.2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下的现代墓园景观设计

5.3可持续性的生态设计

5.4之下而上的功能及空间设计

5.5中国墓园的发展趋势

6结 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展开▼

摘要

墓园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特征,反映了不同地区人们的文化习俗传统和生活经济状况。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灿烂文明的古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独特的造园风格在世界上又独树一帜。然而她又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风俗习惯国家,由于受民族风俗、文化传统和长时期经济落后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墓园的建设和发展上一直处于相对保守滞后的局面。
  在现阶段,我国城市在基本完成第一次殡葬改革(遗体火化)后,又开始了第二次殡葬改革的进程,主要是提倡厚养薄葬的思想观念,倡导绿色环保的墓园建设理念。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这种趋势下,已经出现了很多结合现代文化和生态观念的园林化墓园,并将墓园视为城市公共开敞空间的一部分。现代墓园的建设趋势应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墓地不再是那种给人阴森、恐怖感觉的场所,而多的是一份祥和、安逸的氛围。这种墓园发展趋势体现了尊重生命不仅意味着重视生命的开始,也意味着要重视生命的终结。生死为人生必经之路,应做到生有意义死有尊严。但是由于目前墓园建设尚处于变革的开端,且受传统观念和社会现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要想走上一条建设有文化、有特色、有格调且满足全部殡葬功能的现代墓园之路,还需付出极大的努力。
  在此背景之下,针对我国大城市现有的公共墓园建设面临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的案例和资料,主要研究中国墓园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诸如墓园建设与城市的关系;中国丧葬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墓园的生态体系构建;墓园的功能空间设计等方面。本文在探讨未来中国墓园发展的趋势的同时,也尝试着研究整理适合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的墓园景观规划设计相关策略。
  论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进行分析探讨,全文共分为6个部分:
  第一章:介绍选题的研究背景,对现代墓园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并确定研究范围——主要指的是园林化的经营性墓园,主要为人民群众办理丧事,出现在最近十几年。再对国内外公共墓园的现状进行概括,并以此作为背景提出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研究的方法及内容
  第二章:通过对墓园丧葬文化及发展历史的解读,现代墓园具有的几个特征——共生性、文化性、生态性、功能性,作为案例收集和调研范围的依据,并且通过特征确定问题和分析的切入点。
  第三章:通过对上海、重庆等地区公共墓园的实际调研,分别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从区位及规模、文化、生态、功能及空间设计这几方面提出问题。
  第四章:对应问题的提出,通过对国外3个优秀案例的分析和国内2个具有代表性案例的分析,分别从国外案例归纳出值得借鉴的方面,从国内案例中总结出优缺点。再分别进行对比总结。
  第五章:基于前面的分析对应问题的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发展趋势。
  第六章:总结全文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希望,是为全文的结论。
  其中整篇论文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的问题提出、案例分析、策略研究都是紧扣着“区位、职能及规模;文化;生态;功能及空间设计”四个方面探索研究的,而前面第一章和第二章则是对为什么要对墓园分这四个方面研究,给出的依据和缘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